当盛夏的微风拂过青藏高原,这片土地便敞开了最迷人的怀抱。走进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茶卡盐湖景区,翡翠般的湖面倒映着蓝天白云,游客们身着艳丽飘逸的服装拍照打卡,构成一幅明丽热烈的画卷。
“茶卡”是藏语,意为盐池,蒙古语是“达布逊淖尔”,意为青盐的海。这里是中国盐文化发源地之一,拥有3000多年的开采史,古称西宫咸池,出产的大青盐闻名遐迩。游客李洁来自中原地区,她弯腰从湖边拾起一颗豌豆大小的半透明盐晶,端详片刻后放入口中,脸上顿时浮现幸福的笑容:“是记忆中的味道,就像小时候家里腌酸菜用的大青盐!”
盐是百味之王。在北方,秋冬季腌酸菜和咸菜要用大量的盐。困难时期,买盐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有人从产盐的地方贩卖大青盐。这些湖盐经济实惠。“腌菜要用大缸。记得奶奶和妈妈放一层大白菜,撒一层大青盐;再放一层大白菜,再撒一层大青盐;最后在缸顶放上几块大石头压瓷实,充分浸泡发酵。过上一段时间就能吃上美味的酸菜了!”李洁说。
因为好奇,有人像吃糖果一样尝过大青盐;因为习俗,有人喝过大青盐熬的浓茶;有人用大青盐擦牙龈止血去火;有人炒大青盐进行盐疗……“大颗粒”“淡淡甜”是人们对大青盐的共同印象。茶卡是大青盐的主产地之一,其既是工业区,也是风景区。在这里一直生活和工作的讲解员孙首振如数家珍。
“茶卡盐湖位于‘世界四大无公害超净区之一’的青藏高原东部,海拔3100米,是‘聚宝盆’柴达木盆地的东大门,周边环绕着祁连山脉和昆仑山脉,湖面面积105平方公里,是固液并存的卤水湖。茶卡盐湖产的盐因颜色明莹青黑,被称为青盐,在不止于腌酸菜,随着时代的发展,尝大青盐的方式日益丰富。茶卡景区有款蓝色的文创“盐激凌”,用大青盐打造咸甜交织的独特风味,颇受游客欢迎。景区新建了大型盐文化馆,一层为参观讲解区,二层设有休闲娱乐区、现代化食用盐生产基地参观区、研学区。目前盐文化馆内设有盐雕、盐画、盐水发电、粗盐提纯、采盐挖盐、盐韵香囊6类研学项目。“实在没有想到,盐有这么多妙用啊!”游客周晓霞说。
如今,茶卡盐从古代的人挖马驮发展到现代的机械化大生产。绿色品牌“茶卡”牌食用盐从茶卡镇高海拔、远离污染的天然露天食盐矿走出,迈向更广阔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