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加大力度稳经济

发布时间:2025-05-21 07:45

  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8.8%、33.5%、26.9%和19.9%,均明显快于商品零售额增速,有力支撑市场销售增长。

  消费品以旧换新的持续发力,离不开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大力支持。2025年,安排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金额较去年增加1倍,进一步扩大补贴范围,直接降低消费者购物成本。首批810亿元于1月初下达到地方,支持地方做好跨年政策衔接和资金接续。4月份又追加下达第二批资金810亿元,继续大力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专项债券与超长期特别国债作为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工具,在稳增长、扩内需、促投资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专项债券主要聚焦于交通基础设施、清洁能源项目以及农林水利等公共设施的投资,通过直接拉动固定资产投资,间接促进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为消费品以旧换新、重大项目建设等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不仅解决了扩大内需所需的资金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发行使用。“今年以来,政府债券加快发行使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进度明显快于去年同期。对于超长期特别国债,4月24日首次发行,于10月10日发完,发行规模和节奏也快于去年。在当前我国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的前提下,加快政府债券发行使用,推动项目加快开工建设,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有利于扩大国内有效需求,以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夏磊说。

  李旭红认为,为加快后续发行使用并提升资金效益,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深化专项债“自审自发”试点,强化项目储备与融资收益平衡论证,确保资金投向真正具备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领域。其次,完善绩效管理与监督问责,建立专项债与特别国债的全生命周期监管体系,防范资金闲置或低效使用,同时通过财政与货币政策协同,降低综合融资成本,确保政策工具的乘数效应充分释放。最后,还需通过提升项目运营管理水平来增强资金使用效益,这要求财政部门、项目执行机构及其他相关部门之间建立有效的协同合作机制,共同致力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现行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减税降费及退税达4241亿元。同时,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在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等多方面措施综合作用下,我国科技创新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其中,今年前4个月,高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3.9%,明显快于全国总体增速。

  2025年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打好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券、财政贴息、税费优惠等政策“组合拳”,用好用足政策空间,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提高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使政策力度更大、效果更好。

  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兜牢基层“三保”底线。今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安排10.34万亿元,同口径增长8.4%,重点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增强地方自主财力,有效提高地方财政保障能力。大力优化支出结构、强化精准投放,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费。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对稳就业的支持,促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和重点群体就业问题。

  “我国延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惠民政策措施,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给予了稳岗返还支持激励。同时,对于急需稀缺工种证书的考取,国家也给予了相应的财政补贴政策。这些政策的加码实施,都有助于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促进提振内需。”中央财经大学财税学院教授白彦锋说。

  同时,持续用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按照一揽子化债政策安排,今年继续在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一定规模用于补充政府性基金财力,支持地方化债。

  “继续实施地方政府一揽子化债政策,能够大幅缓解地方财政压力,释放政策空间,优化财政资源配置,加大对消费、投资、外贸和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夏磊说。

  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强化政策取向一致性。当前,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等政策正在加强协同配合,增强政策合力,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精准性和有效性。比如,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联动,对重点领域个人消费贷款和消费领域相关经营主体贷款给予贴息,拓展消费空间,大力提振消费。

  夏磊认为,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还留有后手,中央财政仍具备较大举债空间,将根据形势变化灵活调整、积极应对,充分发挥财政逆周期调节作用,全力巩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本面。

  “当前要抓住更加积极财政政策的增量调整空间,关注项目投入产出分析,科学管理有效使用债务资金,加快形成能够带来未来收益的实物资产,进一步优化地方财政的收支平衡。加快释放新质生产力,调动地方积极性,激发市场活力,形成经济与财政收入增长的活水之源。”李旭红说。

排行

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