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带孩子去宝山摘蓝莓,现摘的果子又甜又新鲜,还能在直播间下单预订,特别方便!”青岛市民崔琳举着刚摘的蓝莓说,“吃不完的鲜蓝莓还可以做成果酱,孩子们可喜欢了。”
从田间到车间,从地头到直播间,从本土到全国,一颗蓝莓串起全产业链,激活乡村消费新动能,书写着“小水果”带动“大消费”的生动实践,成为乡村消费的“新食尚”代表。青岛西海岸新区宝山镇这个因蓝莓闻名的小镇,正以“新特产”为支点撬动消费市场的“大齿轮”。
宝山镇的蓝莓“走红”,始于一片“天然温室”。北纬35度水果黄金种植带的弱酸性土壤、湿润气候,为蓝莓生长提供了“先天优势”。从1999年国内第一株露天种植的蓝莓在这里扎根试种到2001年建成全国首个530亩规模化蓝莓基地,再到2018年“宝山蓝莓”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宝山镇用20余年时间,将蓝莓从“小众果”打造成“国字号品牌”。如今,相关产业年产值突破9亿元,带动超1万人就业,成为“一果带共富”的乡村产业样板。
这一产业样板的背后,是来自全产业链的“硬核”支撑。据介绍,宝山镇已构建“种苗研发—规模种植—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品牌营销”全链条体系:联合高校培育引入10余个早熟新品种及本土高适应性品种,推广水肥一体化、物联网智能监测等10余项智慧农业技术;投资3亿元建设果品深加工产业园,开发NFC果汁、果酒、果干等深加工产品;通过“智慧渔”立体种养模式,实现“底部水产养殖、中部种蓝莓、轮作芽苗菜、空隙养粉虫”的全年不间断生产,单个大棚年产值突破300万元。
“以前卖蓝莓只能等收购商上门,现在不仅能进商超、上直播,还能带着游客到地里现摘现卖!”宝山镇蓝莓种植户罗志庆的手机里,存着最近的线斤鲜果。这背后,是宝山镇“双轮驱动”的消费场景创新:线下深耕“七悦青岛行”推广活动,覆盖市区路演、社区体验站、商超专区等七大场景;线上依托“金苑果仓”直播平台和“宝果鲜”同城配送小程序,实现“线小时速达”。
“试吃社区体验站的蓝莓果酱后,我当场买了3瓶!”青岛市民王桂娟翻着手机订单说,“现在周末常带孙子去‘寻宝山居’民宿,摘蓝莓、体验民俗,一天玩得特别充实。”数据显示,2025年“七悦青岛行”推广活动触达消费者超2万人次,鲜果销量增长25%;线%,市场溢价能力较传统模式提高20%以上。
“以前从事畜牧养殖,现在回家种蓝莓、做电商,生活甜得很呐!”返乡青年刘长宏是“蓝莓人才返乡计划”的受益者。镇里为他提供多元化的政策支持,如今他的鲜果不仅畅销国内市场,他还帮全镇种植户代销蓝莓。“上个月帮王婶家卖了500斤蓝莓,她直夸比以前找收购商多赚了2000元!”
宝山镇的“共富密码”,藏在“党建引领联农带农”的细节里。通过发挥三级党组织统揽如今,“宝山蓝莓”的身影已从青岛走向全国——在北京、西安、广州等城市布局20余处“供销驿站”,全年完成3000余笔高端订单,销售额达1亿元;镇内首家蓝莓种植园区青岛蓝玫瑰有限公司已获批“出口农产品资质”,逐步探索“宝山蓝莓”跨境销售的全球市场,成为乡村振兴与消费升级的“强引擎”。
小蓝莓撬动大市场,关键在以产业升级带动消费提质,以消费潜力反哺产业发展。宝山镇的实践为“新特产”培育提供了样本:通过全产业链贯通夯实品质根基,通过场景创新激活消费活力,通过联农共富扩大受益群体,最终实现“产品有品牌、消费有动力、农民有增收”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