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为落实作为本次改革的核心举措,在准入机制上,科创成长层聚焦“优质未盈利科技型企业”核心定位,不设额外上市门槛。根据规则,存量32家未盈利科创板企业自指引实施之日起直接被纳入科创成长层,新注册未盈利企业上市即自动进入。
进出机制的“新老划断”设计则体现了改革的稳健性。对于存量企业,调出条件仍维持“上市后首次实现盈利”的原有标准,以稳定市场预期;新注册企业的调出条件则有所提高,推动企业加快技术转化与市场拓展节奏。企业发布符合调出条件的公告后,上交所原则上2个交易日内完成调出,并强化调出前后的全链条监管,严厉打击内幕交易等行为,保障市场秩序。这种差异化安排既尊重历史存量,又对新增主体提出更高要求,实现了“稳存量、促增量”的改革目标。
风险防控方面,规则构建了“信息披露+投资者保护”的双重防线。此外,按照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金融学教授张宗新表示,科创成长层的设立,既增强了市场包容性,又强化了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尤其是成长初期的科技创新企业提供更加适配的资本市场平台。随着科创成长层制度的完善,以及第五套上市标准适用范围的扩大,预计会有越来越多科技型企业加入,科创板对科技创新领域的覆盖范围也将进一步扩大,市场将呈现更加多元的发展态势,为优质科技型企业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与境外市场不同,本次改革仅针对第五套标准,企业小范围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其入股情况仅作为审核注册参考,不构成上市条件,不影响科技型企业按第五套标准申报科创板。”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姚亚伟认为,此举是科创板发挥“试验田”作用的又一探索,有助于通过参考专业机构的研究、判断及投入,凸显企业市场认可度与成长性,帮助投资者发现价值,引导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同时精准识别优质企业,提高定价效率与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精准性。
上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上交所将全力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