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在第三十一届北京国际广播电影电视展览会上参观“车拍摄影系统”。杜建坡摄
近年来,随着移动端兴起、微短剧火爆,电视大屏面临不小挑战。日前,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印发实施以内容创作为本,是广电视听行业的共识,也是推出若干举措的关键。“面对各类新挑战,新规强化了对内容力的保护,能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助力行业发展。”北京师范大学网络影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张智华认为,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相关部门持续推动各类举措落地见效,这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
“新规涉及方面广泛,与电视剧相关的部分引人瞩目。”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李星文认为,一段时间以来,电视剧行业承受了较大压力,各类举措想行业之所想,在制度层面缩短了审查周期,在创作方面放宽了集数限制,在商业角度允许电视剧中插广告,有效释放了创作空间,有助于降本增效。
影视策划人谭飞表示,“放开+提效”是新规的核心。“一系列举措,让宏大厚重的长剧集以及个性鲜明的季播剧都能各美其美。而网台联动、一剧多星怎样才能百花齐放,电视剧中插广告如何做到不令观众反感,这些都对电视剧艺术与商业的平衡提出考验。”谭飞分析。
创作空间更广阔,内容品质要跟上。“无论是电视剧集数不再以40集为上限、审核机制的优化,还是对季播剧排播、古装剧比例的灵活调整,都能看出对行业规律的尊重。于创审核方式更高效,行业发展添信心。“新规对整个行业来说是个利好,改进电视剧内容审查工作,优化机制、提高效率,既能提升内容排播的稳定性,也能提高公司的资金使用效率。”爱奇艺首席内容官王晓晖表示,对投资方、平台方而言,新规将有效缩短内容从制作、审核到播出的周期,让更多作品更快与观众见面。
想让观众打开电视,先要明白大家想在大屏上看到什么。“移动端上的选择越来越多,视听出众的好内容、新内容才更能吸引观众打开电视。”“95后”观众胡云天告诉为更好满足观众需求,新规围绕创新下足了功夫。实施“内容焕新计划”,加强内容创新;加强超高清节目制作播出宣传推介……当下,既要在内容方面以创新赋能影视作品,也要在技术层面提高广电视听水平和传播效果。张智华认为,目前,各方正不断完善技术标准,中国超高清视听内容已然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使得内容与技术的创新得以更好实现彼此转化。
新思维、新模式,为行业全链条发展注入新动能。谭飞认为:“边审边播、边改边播等新机制,鼓励微短剧登上电视大屏等新方式,为行业创新发展带来新可能。”新规给予长剧更多保障,也为短剧提供了更大舞台。微短剧登上电视大屏,是否会水土不服?李星文认为,无论剧集长短,归根结底要在剧本扎实、制作精良的基础上,给观众耳目一新的视听体验。
“微短剧在电视上播出,不止对作品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也需要创闭门造车难出精品,海纳百川更受欢迎。“推动优秀境外节目引进播出,丰富了电视大屏的内容此次新规在境外内容引进上予以调整,鼓励题材开放,大力促进境外节目引进,允许择取境外优秀作品进行高质量本土化改编,不再局限于特定地区的IP,为国内创好内容带来强共鸣,真交流才能多收获。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秘书长胡杰表示,取消引进剧配额限制、鼓励境外剧在黄金档播出,将为青年从业者搭建迈向国际舞台的平台。“可以预见,新规将带来更多中外合拍项目和国际交流活动。”胡杰说。
“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加强节目保护,为内容引进与创作交流提供了坚实保障。新规推动优秀境外IP和作品引进,既能进一步推动规范化,也能带动本土节目创新。”徐然在强化内容引进的同时,新规对保护予以进一步重视。她认为,这是国内从业者在交流中学习、在借鉴中成长的必要条件。
当前,行业变革动力与压力并存,唯有拿出更有诚意和竞争力的作品才能让观众满意。胡雅婷认为,全行业应携手把握机遇,创内容创作质量提升,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王晓晖认为,新规加强了互联网平台和电视台的协同效应,在扩展优质内容发行渠道的同时,还能稳定发行价格,提升内容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期待新规能够吸引更多人才和资金进入行业,各方也应合力推动人才培养与行业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