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寿保险到底能不能买?为什么那么多人说保险

发布时间:2021-03-08 21:31

  前面提到的条件许可包含两点:第一、身体健康,可以顺利通过保险公司的核保;第二、有能力承担适合的保费。

  根据2020年全国53家经营人寿险业务的保险公司理赔年报显示,平均获赔率达到了99%,获赔率最低的华夏人寿也达到了96.61%,而获赔率最高的泰康养老则高达99.89%,平均来看,100个提出理赔申请的人,仅仅有一个人被拒赔。数据是不会撒谎的,这充分打脸了保险黑们所说的:这也不赔,那也不赔。

  银保监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保险原保费收入总计4.53万亿,同比增长6.12%,疫情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增速比2019年的12.17%有明显下滑。其中,人身险原保费收入3.33万亿元,同比增长7.53%;财产险原保费总计1.19万亿元,同比增长2.4%。

  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尽管遭遇疫情等原因,保费增速有所下滑,但是依然保持的是同比正增长,说明购买人寿保险的人越来越多。

  这种见钱眼开,见利忘义的人是客观存在的,保险公司也无法幸免。这种人看到钱,眼睛一红,心就黑了。为了所谓业绩、佣金敢胡说八道,夸大、误导客户购买,这样的人很难在保险公司呆2年以上,一般骗得了客户一年,很难骗两年。但是由于这种人的存在,犹如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他们给保险公司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印象。

  随着保险的诞生,骗保行为就不离不弃,如影随形,世界各地都是如此,我国也是一样。从最早的互换姓名住院,到后来直接撒谎、甚至伪造体检证明,骗保行为从未停止。他们想通过欺骗甚至是所谓“废物利用”的方法,达到不劳而获的目的。违反了投保时的“最大诚信”原则。每年各家保险公司都能抓住很多骗保的人。这批人被抓住拒赔之后,不但不思己过,反而成为了专职的保险黑。

  这批骗保被抓住的保险黑们,随着时间的积累,越来越多,到现在已经累积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团体。他们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始终如一地坚持给保险泼脏水,而他们身边的亲戚朋友一般都不会去核实他们是否在撒谎,有些甚至明知道他们在骗保也觉得没什么问题——谁让保险公司有钱呢?

  而随着网络科技特别是大数据的高速发展,骗保已经越来越难了,大数据之下,个人几乎没有隐私。可是这并没有阻挡骗保行为的发生,骗子们依然觉得自己能够骗到别人。

  社会感染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是一种较大范围内的信息与情绪的传递过程,通过语言、表情、动作及其他方式引起众人相同的情绪和行为。特点是:双向性、爆发性、接受的迅速性。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更喜欢关注负面新闻。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就是这种心理的生动写照。当保险公司爆出一个负面新闻的时候,通过社会传染,往往会给保险公司带来远超出实际的负面影响。

  结合以上三点,保险行业的社会口碑很烂就不难理解了。事实上,大部分对保险持负面看法的人,本身并没有遭遇过拒赔,甚至都没有买过保险。但是以讹传讹之下,也觉得保险是骗人的。

  无论如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购买人寿保险来转移自己的人生风险,这是保险黑们无论多么努力都无法改变的一个事实。我作为一个从业多年的老保险给出建议:只要条件许可,最好是科学合理地为自己配置好合适的人寿保险,我们考虑的应该是:怎么买,买多少,而不是应不应该买。

排行

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