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服务区装风机,公路沿线铺光伏,交通基础设施变身虚拟电厂……交通运输与能源领域的边界日渐模糊。交通运输部等10部门日前发布交能融合发展新理念,正从规划“照进”现实。2024年底,全国首个高速公路服务区陆上风电项目获核准批复,计划在宁沪高速仙人山服务区北区新建一台大型风力发电机组,与已投产的分布式光伏、充换电设备、新型储能等发用电设施,共同构建智能微电网系统。更早之前,全国首个全路域交能融合示范工程——山东枣菏高速公路交能融合示范工程首批并网发电,工程利用服务区、边坡、收费站和互通区匝道等可利用空地,设置分布式光伏、储能等,开发沿线新能源资源,为运输车辆提供绿色动力。
交能融合为何渐成趋势?交通与能源同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二者深度融合发展意义重大。历史上,在煤炭与蒸汽机的交融中,人类进入了火车时代;在石油和内燃机的碰撞中,汽车走进千家万户。交通与能源从来都是并驾齐驱,但更多的是单向的能源供给关系。如今全面推进交能融合发展,可有效发挥交通和能源两大行业对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倍增作用。
保障能源安全。长期以来,我国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高,尤其是石油资源广泛用于交通领域。积极开发新能源发电项目,配套储能等调节资源保障支撑,实施电能替代并延伸扩大下游氢基能源产业链,推进交通运输行业清洁用能替代,是端牢我国能源饭碗的重要举措。
助力低碳转型。交通和能源行业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领域。面对资源紧缺、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的严峻挑战,利用交通资产能源化、交通用能绿色化,加快能源和交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逐步构建以清洁能源为主体的交通能源体系,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选择。
拓展市场空间。交通和能源融合是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载体。交通运输是能源消耗的重要用户,低价新能源融入将有效降低交通网用能成本,提高交通运营效益。能源行业是交通行业的必备支撑,通过充分挖掘交通基础设施沿线的新能源与土地资源,配套建设风电、光伏、储能等,可提升新能源装机和利用水平,助力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交通和能源深度融合发展,必将拓展交通流量的延伸收益,开拓能源建设的广阔空间。
交能融合大趋势下,未来交通行业将不再是单纯的能源消费者,而是深度参与能源生产、输送、消费、储存全流程的重要实践者。交通基础设施将不仅仅是车辆行驶通道,而是成为集交通、能源、信息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公路交通、水运交通、轨道交通、城市交通各类交通运输方式,将展现出多元化交能融合应用场景。交通沿线新能源开发规模将不断扩大,居民出行及货运成本大幅下降,交通领域碳排放显著降低。
推动交通与能源融合发展,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构建完善的支撑保障体系,从多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