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连通生产与消费,是实体经济的“筋络”,物流成本降下去,经济运行效率才能提上来。近来,辽宁、宁夏、山东等地,通过多式联运创新、高效搭建企业合作平台等举措,打出交通物流降本增效“组合拳”,为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注入新动能。
交通物流是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关键领域。近年来,有关部门紧扣交通强国建设目标,不断调结构、强枢纽、促联运,大力推动大宗货物和集装箱中长距离运输的“公转铁”“公转水”,深入实施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工程,积极推行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取得积极成效。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全社会物流成本共降低约4000亿元,其中运输成本降低了2800亿元。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此前印发的要清醒看到,在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方面,仍存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革还需深化、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亟待完善、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不足等问题。因此,必须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基础上,充分发挥交通物流先导性、基础性、保障性作用,促进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是重要基础。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交通运输跨区域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必然选择。加快推动交通物流智慧化、绿色化,以技术迭代驱动边际成本持续下降。以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创新,加快传统设施数字化转型,推进物流园区、仓储设施、运输工具等智能化升级;大力推广应用无人配送技术,降低末端配送对人工的依赖,通过精准导航减少运输里程与操作失误。加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打破数据壁垒,为物流企业提供“一站式”信息服务,实现运力资源实时匹配与全局调度。
加强生态合作是内在要求。加快培育平台型、综合性物流供应链服务企业,打造现代物流集成商和创新型国际化领军企业,建立一批交通物流专业化、精细化企业群体。深化交通物流与制造、商贸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龙头物流企业开放枢纽节点与物流资源,引导企业从“零和竞争”转向“互容共生”;加强城市群、经济带之间“生态合作”,打造一体化分拨中心与配送网络,提升流通链条响应速度。加强跨境交通基础设施联通,保障国际通道安全,促进运输规则衔接,降低国际物流成本。专业院校应发挥综合交通与智慧物流学科专业优势,主动调整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培养适应智能交通、绿色物流的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为现代化物流体系建设提供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