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第11年。河北省紧抓重大机遇,发挥环京津地缘优势,加速构建联通京津的经济廊道,一方面构建交通一体化格局,另一方面以产业协作为牵引,以创新链、产业链融合为突破口,承接京津科技溢出效应和产业转移,打通“京津研发、河北转化”的科技成果转化廊道。
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先行。
近年来,河北省融入京津冀一体化交通网,39条往返河北与北京两地的公交线万人次。以“轨道上的京津冀”为核心,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高速公路等多层次路网体系持续完善,京津冀城市群内主要城市间1个至1.5个小时通达交通圈基本形成。环京通勤定制快巴开通11条主线年,京蔚高速全线通车,打开了北京通往河北的西大门,国道G335京冀段等项目开工,承平高速河北段建成。
“‘十四五’期间,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持续向纵深拓展。2021年至2024年,京雄高速等16个京津冀交通一体化项目相继建成,总里程达612公里。”河北省交通运输厅一级巡视员赵同安说。
在河北省涿州市义和庄镇的京雄高速二期起点建设现场,多台平地机、压路机正来回穿梭,填筑碾压路基。“目前共投入了1500名参建人员和200余台机械设备,整个项目贯通之后,将实现京港澳高速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直线通达。”河北高速京雄二期建设指挥部工程技术科负责人高海波说,京雄高速二期全长12.5公里,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时速120公里,计划2026年6月建成通车。
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是中关村在京外设立的创新中心,自2015年运营以来,累计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90余家。 由北京天坛医院专家带队研发的脑血管造影手术机器人项目就在该中心落地转化。目前二代样机已从北京实验室运进创新中心生产车间。“经过迭代,机器人手术精准度达0.1毫米,将推动脑血管介入手术从模拟人手迈向超越人手。”技术负责人贾子轩说。
唐山百川机器人共享制造工厂是全国首家机器人非标产品定制共享工厂,近期由北京科技大学研发的一款快速出餐机器人样机即将在该工厂下线。北京科技大学之所以选择与唐山合作,是因为唐山机器人产业基础雄厚,不仅有着强大的生产能力,还有着庞大的研发团队,产业生态完善。“2024年,我们为京津冀地区130余家创新主体提供非标零部件研发及加工服务,今年已与中国科学院、北京科技大学等京津冀单位协同攻关了多项技术难题。”唐山百川机器人共享制造工厂负责人王孟昭说。
产业链协作同样亮点纷呈。河北省主动将产业体系嵌入京津创新体系,与京津联合发布汽车产业链图谱,瞄准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共铸“一条链”,共造“一辆车”。河北长安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的增程式新能源皮卡,搭载北京四维智联的智能终端,19大类零部件来自京津;保定市宏腾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车载高速数据传输线,产品应用于北汽新能源、北京奔驰等车企。
三地还共同打造氢能、生物医药、网络安全和工业互联网、高端仪器设备和工业母机、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6条重点产业链,其中河北牵头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产业。今年一季度,河北省403家机器人企业营收40亿元,同比增长17.7%,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64.5%。
此外,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河北中心、雄安中心加快建设,京津冀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揭牌,京津冀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地图上线。去年河北省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破千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引进央企二三级子公司332家。
一条条联通河北与京津的公路、铁路、公交专线将三地联得更紧,一条承接京津创新资源和产业到河北落地的廊道日渐清晰……京津冀协同发展正在书写崭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