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路成链构筑“黄金走廊”江西吉安吉州区精心培育电子信息产业

发布时间:2025-07-05 08:40

  在5G基站天线领域首创“AI仿真设计系统”,将产品研发周期从3个月压缩至7天;住电电装引入数字孪生技术,实现汽车线束生产全流程虚拟调试,良品率提升至99.8%。这种“硬科技+软实力”的融合,使吉州区电子信息产业在细分领域形成12项全国第一。

  此外,该区还通过数字赋能完善吉州工业园区绩效管理评价机制。“实施新的评价机制以来,企业满意度提升至98%,项目落地周期缩短20%。”吉州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刘欣表示。

  在吉贤路尽头,一座占地200亩的电子信息产业创新中心即将投用。这里将集聚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5个,打造从基础材料研发到终端产品测试的全链条服务体系。“我们正从‘制造走廊’向‘创新走廊’跃升。”刘欣介绍,通过“高校院所+企业孵化+天使投资”模式,当地已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瞪羚企业4家。

  吉州区以“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激活产业链动能。在创新中心内,江西省5G电子材料研究院联合华为、中兴等企业,攻克了高频高速覆铜板介电常数稳定性难题;吉州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已接入上下游企业187家,实现供应链数据跨区域实时交互。这里形成了“逆向创新”模式——深圳、上海等地的研发团队带着技术成果“反向飞地”入驻,利用吉州的中试基地和低成本制造优势加速产业化。去年,上海交大团队研发的纳米银线柔性触控技术,在吉州实现从实验室到量产仅用时11个月,产品应用于折叠屏手机。

  通过“垂直整合”锻造产业链韧性,以“数字赋能”重塑竞争优势,借“创新生态”培育新质生产力,吉州区“黄金走廊”加速崛起。去年,全区电子信息产业研发投入强度达5.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同比增长137%,其中70%为产业链关键共性技术。“我们的目标不仅是做大规模,更要锻造产业韧性。”刘欣说,通过“黄金走廊”建设,吉州正探索出一条“垂直整合、水平拓展”的新型工业化路径,实现从“制造基地”向“创新策源地”转变。随着一个个产业项目通过创新与协作的“丝线”串珠成链,吉州区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将突破2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