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截至8月6日,暑期档票房突破75亿元,近5年来,我国电影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市场规模持续扩容,银幕数量稳居全球首位,年度票房逐步回暖,展现强劲复苏势头;创作生产提质增效,电影类型、题材越发多元,国产片市场份额连续5年超过75%,今年上半年更跃升至90%以上,观众满意度保持在80%以上。一系列顶层设计持续为电影产业注入发展动能。2021年国家电影局发布的亮眼的成绩背后,电影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还面临一些短板。创作端优质内容不足,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能够引发观众深层共鸣的大制作较为稀缺。市场层面,电影衍生产业链尚不完善,票房高度集中于头部影片,中小成本影片的生存空间较为狭小,保护意识较为薄弱,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突出,虚拟拍摄、动画制作、关键零部件等软硬件的进口依赖度较高。海外拓展存在“文化折扣”,海外票房占比较低,国际化推广、运营经验有待提升。对此,需从内容创作、产业生态、加强传播等方面进一步发力。
筑牢内容根基。以丰富人民精神生活为创作导向,全力抓好电影的内容生产,重点扶持现实题材、科幻题材、动画题材、传统文化与革命历史题材等创作类型,运用鲜活生动的电影语言弘扬中华文化、传承历史记忆、礼赞发展成就、歌颂人性光辉,展现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鼓励创完善产业生态体系。设立中小成本电影扶持基金,用于剧本孵化、导演扶持和制作发行,推进实施分线发行模式,激发不同经营主体的活力。积极采用区块链、数字水印等新技术,做好电影的保护措施,加大执法力度,提高盗版行为的成本。挖掘电影IP长尾价值,以“电影+”模式拓展衍生品开发、体验经济、跨界合作、内容二次创作等后电影市场,构建全产业链商业生态,培育新型电影消费模式,让电影银幕释放更大市场潜力。以科技赋能电影产业发展,推进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电影内容创作、虚拟拍摄、后期制作、观影体验等方面的应用,培育发展电影新质生产力。
构建国际传播新格局。坚持需求导向,将科技奇观与文化内核有机融合,提升国产电影对海外观众吸引力。搭建合作平台,与国际知名电影公司、制作团队合作开发电影项目,形成资金与资源、技术与经验、发行与营销的协同效应,增强中国电影国际影响力。拓展传播渠道,积极参与国际电影节、影视展会等活动,展示中国电影发展成就,争取更多国外发行机会。培养兼具文化素养、技术能力与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提升国际化运营水平,推动中国电影高水平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