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明显的是带有社会负面的新闻我们更加愿意去看,去评论,去传播和转发。因为负面的新闻更加符合传播的各种要素。
举个例子,这两天不是有个网约车司机因为闯红灯送疾病孩子去医院,结果被罚款联系对方时对方回复“谁让你闯红灯你找谁”,这个新闻够负面吧,够有传播力度吧,结果交管部门、以及“回复短信”的都被骂惨了。结果突然间一下又翻转了,医院给错了电话闹了一个乌龙,这个新闻又有多少人关注,传播的人又有多少?大家无聊可以去搜索一下。
也就是说,大众对于负面的信息更加有猎奇心理,有“伸张正义”的心态,同时也有“骂了我不用负责”的心态。
评论区统一的论调是“保险公司又在打广告了”,“保险在洗白了”,“又在拿一个理赔宣传保险”。
理赔金额大的案例,会有人说“这是保险公司赔的标杆”;理赔小的案例,会有人说“保险公司就是偶尔赔点小的,大的都不赔”。
然后写保险理赔纠纷,无论是最近一两年的,还是10年前的,这些网友统统不关注时间,也不会关注案例中到底是保险公司错还是投保人错,一概骂保险公司。
这个实验的有趣性在于,普通大众更加乐意看到负面,更加愿意用自己浅白的保险知识来宣泄自己的情绪。只要是理赔,统统打上“广告”的标签,甚至还遇到过直接举报为“广告”的网友。让人哭笑不得!
答案是很少,笔者这些年经手几十个理赔,没有一个有纠纷,唯一几次理赔有点儿麻烦,都是投保人资料装掉了,导致少赔了一点儿。
其实我国保险每年赔一万多亿人民币出去,哪有那么多的纠纷。如果我遇到了不赔,我也愿意宣传为全中国都知道,用媒体给保险公司施加压力,这都是已经形成了一种套路。
而且,还有很多纠纷都是陈年酸菜一样,反复拿出来折腾消费,而很多读者并不会仔细去读内容,以至于同一个案例看到N次,就以为看到了N个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