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以来,宁夏、山东、贵州等地积极加强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破解企业发展技术难题,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技术经理人又被称为“科技红娘”,是专门从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的专业人员。多年来,我国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取得显著进展,职业化、规范化发展迈出关键步伐。2022年,“技术经理人”这一新职业被正式纳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截至2023年底,高校院所专职从事科技成果转化人员超1.7万人。科技部印发的也要看到,当前我国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仍面临数量不足、激励不足、专业不专、职业不职的发展困境。比如,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未体系化,人员流动性大,归属感不强;部分技术经理人缺乏系统的培训和认证,职业素养参差不齐;缺乏行业准入和评定体系,激励机制难落实;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需从多方面系统性提高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效能,用好“红娘”力量。
完善市场化激励机制,增强职业吸引力。明确技术经理人在成果转化中的收益权。在高校、科研院所增设“技术转移”职称评审通道,将促成技术交易金额、孵化项目数作为晋升指标,让技术经理人拥有与科研人员同等的职业发展空间。政府可提供专项补贴与税收优惠,对成功促成技术交易的技术经理人给予一次性奖励,并对其服务收入减免个人所得税,提高其从业积极性。
健全职业化培养体系,打造复合型人才梯队。技术经理人不能只会“翻译”技术语言,更要懂得“计算”市场价值。定向培养人才,在重点高校开设技术转移相关专业,课程涵盖专利布局、投融资谈判、产业链分析等实务内容,并纳入学分体系。参考国际经验,建立初级、中级、高级技术经理人职业能力标准,并配套相应的考核和认证体系。强化产学研联合培养,建立完善技术经理人实训基地,组织人才参与真实项目对接,以“干中学”替代传统理论培训。
构建协同发展环境,优化执业生态。利用生态“撮合”,让技术、人才、资本在同一个平台上流动起来。建立统一的技术经理人数据库,归集各地技术需求、成果和资本信息,打破区域信息孤岛,实现跨区域资源对接。积极推广技术经理人合伙人计划,鼓励技术经理人以“服务入股”或“分成制”深度参与项目,形成长期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