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协同培养大国工匠

发布时间:2025-08-09 07:12

  当前,我国正处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大国工匠作为技术创新的“攻坚手”与产业升级的“传动轴”,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以产学研协同培养大国工匠,从人才培养目标到实践成果落地都取得良好的效果,构建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大国工匠育人生态,成为题中应有之义。

  多年来,我国通过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系统布局,创新培育大国工匠等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我国技能人才总量突破2亿人大关,其中高技能人才逾6000万人。例如,浙江省作为全国技能型社会建设先行省,聚焦制造强省建设目标,截至2024年6月底,培养技能人才1291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占比达34.1%。2024年出台的产学研协同培养大国工匠,应强化制度创新与政策赋能,发挥政府的行业企业要发挥育人主体功能,重塑产学研协同育人生态。龙头企业应基于地方产业发展实际需求,牵头组建产学研协同育人联盟,联合行业协会与科研院所,打造产学研协同育人新范式,搭建工匠人才协同创新平台,完善技能培育新体系。企业要深度参与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主导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生产环境与实践机会;创新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等方式,拓展学生的实习和就业渠道,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大国工匠的培育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

  地方院校应不断拓展实践育人空间,发挥协同育人主阵地功能。相关院校应围绕产业核心技术,动态调整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和能力认证标准,确保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地方院校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理论学习与实践实训,帮助学生将中国特色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增强其专业自信与职业认同。通过政府、企业、地方院校等多方联动,形成政策引导、产业支撑、学校育能的协同联动,完善产学研协同育人体系,创新培育大国工匠,赋能制造强国建设高质量发展。

排行

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