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贺兰山下的宁夏银川市永宁县良田纵横,绿意盎然。在永宁县李俊镇,马福仓心心念念的翠绿香芹,经农户采收、清洗、装车,沿着乡村公路运往冷凉蔬菜分拣中心,经标准化装箱后供应全国各地。这片黄河水灌溉的平原上,如此热闹的场景持续了整个夏日。
“短短几年,宁夏香芹已在全国夏季蔬菜市场闻名,永宁县的香芹种植面积也不断扩大。”宁夏福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马福仓不禁感慨,“我们这里的土壤虽然适合种菜,但只有坚持品质优先,才能让宁夏香芹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今年41岁的马福仓早年从固原市西吉县搬迁至永宁县。他曾在北京务工,也在银川从事过绿化工作,但“想种地、搞农业”的念头始终未灭。2015年,得知有企业在永宁县种植西兰花需要采摘工,马福仓带着工人一头扎进农田;看到外运蔬菜需要冰块,他干脆成立工厂制冰。
当本地蔬菜运往深圳、上海等地卖上好价钱时,马福仓想到亲戚家种的几亩香芹在当地市场只能低价贱卖,便萌生了让香芹“走出去”的想法。
马福仓发现,广州市场的夏季香芹供不应求,“市场需求量大,只要种出高品质的香芹,一定能卖个好价钱”。2020年,他流转了120亩土地,从山东聊城请来技术工人种植香芹。“当时一斤能卖到3元。”初尝甜头后,马福仓看到了希望。
第二年,他带领更多农户扩大种植规模,推广标准、分享经验、传授技术,香芹种植面积扩大到了5000亩,今年更是达到2万亩。
夏日清晨,天微微亮,李俊镇魏团村的百亩香芹地里,马成秀和工友们已开始忙碌,“拔香芹按斤计酬,手快就能多赚钱!”为了让更多农户受益,马福仓的公司在采收、包装、装车等环节实行计件制,高峰期熟练工人一天能收入近千元。
近年来,永宁县加大投入,建设冷凉蔬菜集配中心等基础设施,完善冰瓶、泡沫箱、冷库等产业链配套,提升分拣、运输等服务能力。随着香芹产业日渐扩大,马福仓又试种牛心甘蓝、西兰苔等新品种,为农民增收探索新路径。
好名声是产业活力的源泉,在永宁县,好产品远不止香芹一种。
走进望洪镇增岗村,宁夏航拓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冯文静,将占地500多亩的废旧鱼塘改造成40座标准化养殖池,波光粼粼的水面下,南美白对虾、加州鲈鱼、大闸蟹格外精神。
作为一名“90后”的冯文静,曾经对养虾一窍不通。她虚心请教专业养殖工人,注重科学管理。新建池塘用水量比老旧设施节省40%至50%,肥料和渔药使用分别减少20%和30%。
2024年,鱼塘首次投放300万尾虾苗。冯文静跟着工人调水质、控水温、投饲料,精准记录每个环节。“只有细致操作,才能产出好产品。”当年8月份产品上市后,生态养殖的对虾因品质上乘、口感鲜美,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年产量突破4万斤,销售额达120余万元。
今年,冯文静将虾苗投放量增至600万尾。随着政府配套建设1230平方米冷库并硬化周边道路,她更加坚定了标准化、智能化、科学化养殖的方向,决心用优质水产品丰富当地人们的餐桌。
马福仓、冯文静等“新农人”对品质的坚守,让永宁农产品声名远播。农业农村部公布的2025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中,“永宁对虾”成功入选。目前,永宁县已有“永宁山药”“闽宁镇鸡蛋”“永宁甲鱼”“永宁香芹”“永宁对虾”5个农产品跻身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越来越多的“新农人”以品质为引领,让农特产品赚得好名声、赢得大市场,绘就乡村全面振兴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