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立法占比超七成;实施“一个系统管检查”“清单之外无检查”;推广“区块链技术+公证+智能执法”监管新模式……海南厚植法治沃土,推出一系列“硬措施”,助力优化营商“软环境”,集群化效应逐步显现,确保自由贸易港建设在法治轨道上运行,让高质量发展更坚实更牢固。
海南的实践是改革与法治关系的生动写照。关于改革与法治,常被比作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从实践发展看,二者相辅相成、相伴而生。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这是新生事物实现良好发展的成功之道,犹如葡萄藤之生长,须冬季修剪,除去细弱枝条,保证顺利过冬;待春季萌芽,枝条生长时又修剪,保证果实营养充足。不经过此番修修剪剪,就难得硕果累累。
先行先试,立法引领。作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样本,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需有高质量法治体系护航。在中央层面,2021年6月1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锚定目标,久久为功。“良法”落脚于“善治”。规则明确,更需协同落实。自贸港建设,需要一以贯之,自上而下,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以政府“一诺千金”换企业“一见倾心”,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形成有效衔接、高效运转、质效齐升的合力。同时,规范执法司法,筑牢守护公平正义的屏障,做实经营主体权益保障的“后半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