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长期特别国债如何支持“两重”建设

发布时间:2025-05-04 01:07

  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覆盖面广、综合性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涉及资金规模大、投入周期长,现有资金渠道难以充分满足需求。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两重”建设,旨在以长期资金匹配长期建设,推动更多重大项目落地。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两重”建设政策效果如何,怎样进一步加力支持?

  2024年我国共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7000亿元用于1465个“两重”项目建设,支持城市地下管网更新改造超过8万公里、长江沿线万公里、“三北”沙化土地综合治理等近4000万亩,以及支持长江沿线铁路、干线公路、机场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东北黑土地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高等教育提质升级等领域建设,全年完成投资超过1.2万亿元。

  超长期特别国债加力支持“两重”建设,是2025年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的重要发力点。当前我国经济回升向好基础还不稳固,仍面临有效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一些地方基层财政困难等诸多挑战。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是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的现实需要,可以更大程度发挥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作用,既利当前稳增长,又利长远强动能。当然,这也意味着中央要继续加杠杆。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统计,截至2024年末,中央和地方政府杠杆率分别为25.6%、35.2%,相比之下中央政府有更大的加杠杆空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政府部门杠杆率仍处于低位,明显低于美国、日本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因此,我国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有比较充裕的政策操作空间。

  “两重”建设事关全局和长远,应加强一是动态优化超长期特别国债投向。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领域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中的大事要事,着力提高投资效益。一方面,完善自上而下工作机制,形成央地合力。中央部门对标相关规划和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和明晰各重点领域的支持范围、内容与标准等,各地则将国家所需与地方所能结合起来,做好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粮食和能源资源安全保障等领域项目谋划、储备、遴选和前期手续办理等工作。另一方面,建立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范围定期评估调整机制,及时跟踪监测支持效果,适时开展“两重”建设项目后评价,并将监测情况和项目后评价成果作为投向优化决策的重要参考。同时,进一步做好政策解读和培训指导,畅通各方信息沟通反馈渠道,让地方和企业全面准确把握超长期特别国债政策的目标、内涵和各项要求,真正实现政策从“最初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衔接畅通。

  二是更好三是着力构建多元化、多层级资金投入机制。

排行

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