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金融资源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发布时间:2025-08-14 07:32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等7部门发布“这是金融系统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的关键举措。”中国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副行长闫真宇表示,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表示,当前出台专门文件,是为了全面梳理和近年来,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强度和水平持续提升。如武汉格蓝若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实现的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离不开强劲的金融助力。该公司拥有发明专利55项,软件著作权30项,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022年6月,光大银行武汉分行首次为武汉格蓝若公司发放1000万元纯信用普惠贷款后,又于次年7月审批通过其固定资产贷款1.76亿元,随后又通过“专精特新”巨人贷产品,为其发放5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这是金融机构探索“投早、投小”、服务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案例之一。

  闫真宇介绍,从浙江的情况来看,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引导金融机构不断提升新型工业化金融服务质效和水平,有力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6月末,浙江制造业贷款、科技贷款、绿色贷款余额均居全国前列;浙江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2.4%,高于各项贷款增速。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我国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8.7%,高于各项贷款增速。上半年,A股市场通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增发和可转债的方式为工信领域企业募集资金1488亿元,同比增长51.6%。

  近年来,工业重点领域金融服务质效持续提升,中国人民银行充分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引导信贷资源向先进制造、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等新质生产力领域倾斜。2025年5月,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规模由5000亿元增加到8000亿元。截至2025年6月末,银行与企业签订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贷款合同金额达1.9万亿元。

  对此,杨涛表示,当前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同时引导更多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中小微企业以及国家重大战略等倾斜。“下一步的货币政策工具使用将更加聚焦特定导向。”杨涛说。

  2023年9月召开的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对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出一系列重点任务,涉及面广,而当前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过程中,各领域金融需求差异较大,金融服务供给情况也不同。

  “新型工业化涉及众多产业和主体,金融需求的特点差异较大。”杨涛认为,对此,一方面,需要面向不同产业特征、企业需求,打造差异化的融资工具与模式;另一方面,除了融资之外,还需为企业提供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管理、支付结算、新型管理等基础金融功能。

  在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实现总量增长的同时,提升金融服务的质效和适配性、建设长效机制更加关键。

  先进制造业企业资金需求的特点之一是贷款需求量大、用款周期长,尤其是关键技术攻关更需要“长钱”。为此,更重要的是,在长效机制建设方面,“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在加强货币政策工具激励引导方面,闫真宇表示,将推动金融机构继续发挥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作用,加大对新型工业化重点领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转型的金融支持。

  在科技金融和绿色金融方面,闫真宇介绍,将引导更多金融资源向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科技创新重点倾斜,推动在浙江全省推广“浙科联合贷”,发挥债券市场“科技板”功能,

上一篇:三部门发布《医疗广告认定指南》

下一篇:没有了

排行

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