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量质齐升

发布时间:2025-05-07 07:31

  飞利用高性能算力与星火大模型相结合,构建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已在多个城市取得成效。例如,湖北省利川市联合科大讯飞、华为等共同上线利川智算中心,打造首个县域文旅大模型,“游利川”小程序为游客提供行程规划等AI应用,优化游客出行体验。

  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正加快规模化部署,3万余家基础级智能工厂、1200余家先进级智能工厂、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已经建成,覆盖超过80%的制造业行业大类。峰会上,中国一汽发布了基于阿里通义大模型开发的企业智能体——OpenMind。它可以通过多轮对话,精准识别用户业务办理意图,逐步获取相关信息,已具备日常业务处理、政策咨询、知识检索、辅助决策等功能,有效提升企业运营效率。

  “我们充分发挥知业大模型赋能作用,聚焦工业应用场景,支撑企业构建行业专属智能体服务。”浪潮云洲工业互联网董事长齐光鹏介绍,某线缆企业联合浪潮云洲,以知业大模型为底座,用行业高质量数据训练智缆大模型,并构建线缆知识问答、光棒烧结工艺专家、拉丝塔设备智能运维等应用,使工作效率提高20%以上,运维效率提高30%。

  “我们将持续推进高质量数据供给,加快推动数据要素与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赋能应用相结合,推动行业高质量数据集建设,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提供坚实数据基础。”刘烈宏说。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对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近年来,国家数据局坚持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这条主线,采取多项措施,确保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更好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在数据流通交易方面,国家数据局支持24家数据交易机构互认互通,统一开放、繁荣活跃的数据市场正在加快形成。据测算,2024年,全国数据市场交易规模超1600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在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上线以来,已经审核通过的登记数据有700项。

  “我们参与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建设,支撑国家平台和福建、安徽、湖北等省级平台的开发与部署工作。”百望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CEO付英波告诉如何推动数据安全、高效、规模化流通,中国电子提出了“数据元件”理论。“原始数据单向传输进入数据金库,既可以直接存入资源仓,也可以在本地加工后形成标准化数据元件,写入元件仓。”中国电子首席科学家蒋国飞介绍,最终生产的数据元件通过数据元件加工交易中心进行析权、估值、定价,并依托数据要素互联网上架流通。该网络就像交通枢纽,一边连接数据源,一边触达数据消费端,能够优化供需匹配,提升数据利用效率。截至目前,数据元件加工交易中心已在郑州、温州、德阳等城市落地,应用于金融、交通、文旅等行业,推动地方数据产业发展。

  例如,很多机场闸机具有刷脸通过功能,其背后就是数据流通在发挥作用。当旅客面对闸机时,摄像头拍到的人脸图像会与后台经过加密的身份证信息核对,再经过AI技术判断两者是否一致,决定旅客能否通过。这一过程,闸机里的算法模型就是数据的消费端,而身份证信息则以数据元件的形式被购买使用。

  刘烈宏表示,国家数据局将大力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价值化,加快培育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构建数据流通交易标准体系,细化流通交易规则,推动发布数据流通交易标准示范合同,不断丰富数据开发利用和开放共享的工具箱、方法论,扎实推动数字中国建设走深走实。

  数据基础设施为数据高质量供给、可信流通、高水平应用提供关键支撑。“我们组织北京、上海等18个城市,开展可信数据空间、数场、区块链、隐私保护计算等6种典型技术路线先行先试,加快推动国家数据基础设施规模化部署、系统化应用。”刘烈宏说。

  “目前,数据价值释放面临诸多瓶颈。例如,数据缺乏加工和治理,数据孤岛依然存在,多源数据难以形成高价值产品,基于业务场景的价值验证很难实现,构建跨主体、跨行业、跨区域的技术信任体系迫在眉睫。”蚂蚁密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韦韬说,为解决上述难题,公司发布了“密态可信数据空间”产品,支持数据全密态融合以及千万亿字节级别数据分钟级计算,确保数据加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同时,产品具有快速集成等特点,支持多云、集群及单机等多种部署方式,将通用算力升级为密态算力。

  也要看到,数据开发利用可能会带来数据泄露、滥用等安全问题。“随着大模型应用不断深入,企业开始把所积累的设计数据、生产数据、安装调试数据通过分类标注等进行加工处理,形成高质量小数据。一旦数据被窃取、泄露或篡改,后果不堪设想。”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介绍,奇安信打造的大模型安全空间,围绕训练、微调、部署、运营等各类风险场景,构建多维度立体纵深防御体系,有效降低大模型应用中的数据泄露、业务中断等风险。奇安天界大模型安全一体机则面向中小企业,通过一体化交付、运维和管理满足大模型安全和合规需求。

  据悉,国家数据局将加快研制国家数据基础设施规划,围绕数据流通利用设施、算力设施、网络设施、安全设施4个方面,聚焦数据采集、汇聚、传输、加工、流通、运用、安全、服务八大能力,构建横向联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数据基础设施体系,打造高效利用、规范可信的数据公共服务。

排行

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