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本增效提升物流业活跃度

发布时间:2025-07-03 08:28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显示,1月份至5月份,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138.7万亿元,同比增长5.3%;5月份当月增长5.0%,较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波动幅度环比有所收窄。未来如何更有效地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需在提高物流业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上下功夫。

  近年来,我国物流发展质效稳步提升,运行态势持续向好,物流业通过政策引导、区域实践和技术创新,初步构建起高效、开放的现代物流体系。此前发布的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物流业也面临多重挑战。例如,综合成本居高不下,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较发达国家仍有差距;区域发展不均衡,东西部物流基础设施与损耗率差距显著;末端配送矛盾凸显,农村“最后一公里”配送以及冷链断链问题尚未根治;等等。因此,应进一步深化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构建起一体化、标准化、精益化的物流服务体系,持续增强物流业活跃度。

  优化国家物流枢纽布局,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相关省市应借助高效物流体系实现产品快速通达海内外市场,带动上下游零部件供应商集聚形成完整产业链,推动当地产业多元化发展,缩小与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差距。积极培育现代物流企业,激活经营主体活力。支持民营企业参与铁路货运基础设施建设和铁路货运市场化运营,着力优化物流企业经营环境。通过支持物流龙头企业兼并重组、构建立体化国际物流网络,同步引导中小企业在冷链物流、仓储服务等细分领域形成专精特新优势。推进技术创新应用,重点在智慧物流领域集成物联网与区块链技术,建立多式联运标准化集装箱体系,强化冷链温控追溯与商品车模块化运输能力。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加大信贷融资、仓储用地等资源保障力度,优化城市货运网络布局,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深化产业链协同,推动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共建数据平台,整合跨部门物流信息,促进供应链全流程效率提升。

  优化农村物流末端节点,突破“最后一公里”配送瓶颈。整合公交运力与邮政资源,实现快递进村全覆盖,农村地区包裹配送时效显著提升。推动城乡物流服务均等化,通过专项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政策工具引导快递企业下沉资源,加密农村网点密度并完善村级服务站功能,配套建设冷链仓储、道路硬化等基础设施,统一城乡末端服务标准与时效承诺,缩小城乡配送服务质量差距。支持物流企业与电商平台深度合作,搭建覆盖生产、仓储、运输、销售的城乡双向流通网络,通过数据共享与仓配资源整合优化供应链响应速度,建立农产品产销衔接机制与消费品下乡直供通道,同步提升工业品下乡配送效率与农产品上行流通规模。推广智能快递柜与无人配送技术,

排行

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