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数智技术强化城市安全韧性

发布时间:2025-07-18 07:41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创新城市治理的理念、模式、手段”。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智技术加速发展,广泛应用到城市治理各领域,通过全时段、全要素、全流程覆盖,推动城市治理转型升级。

  互联网驱动治理要素互联。互联网技术支撑构建万物互联“一张网”,推动城市治理各环节、各要素互联互通,加速实体物理空间向信息网络空间的持续映射与深度融合,推动大量线下服务向线上转移,“不见面审批”“一窗式办理”“秒批秒办”等新型政务服务模式广泛应用。城市管理“随手拍”、交警“举报”等一批政民互动、群防群治创新应用推动城市治理从单向管理向双向互动、从线下向线上线下融合、从部门管理向综合治理转变。截至2025年5月底,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名注册用户超10.8亿人,超90%的省级行政许可事项实现网上受理。

  大数据驱动治理模式创新。大数据技术支撑构建城市运行“全息图”,助力城市治理向科学化、精细化、全局化转变。通过在数字空间构建全息映射各类治理要素的“城市数字孪生体”,更加全面、精准地洞察城市运行状态,实现关口前移、源头治理,为全面系统提升风险防范能力提供先进手段。福州市基于覆盖中心城区400平方公里的重点水系要素运行状况“底图”,可有效模拟强降雨影响情况,2017年以来城区排水防涝应急处置效率提高50%以上,城市安全韧性大幅提升。

  人工智能模型驱动治理效能提升。基于各类机理模型、数据模型、知识模型等,分析式/决策式/生成式人工智能深度融入城市治理各个环节,将深刻改变未来数字化发展和信息系统的底层逻辑,推动城市治理模式向智能化、精细化、科学化方向转型。从个人到行业,从生活到生产,人工智能应用逐渐贯穿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各个环节,驱动城市智能化进阶,有效提升城市精细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效能。深圳福田区推出基于DeepSeek开发的70名“AI公务员”,辅助提供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务,首批覆盖11大类240个政务场景,公文格式修正准确率超95%,审核时间缩短90%,人机协同下整体效率提升20%以上。

  区块链驱动治理结构优化。区块链通过新的信任机制改变数据和信息连接方式,为不同参与主体、不同行业的可信数据交互提供有效技术手段。区块链构建数据共享新模式,基于联盟链的区块链服务网络能够支撑不同的应用数据进行共享、交换和使用。建立协同互信新机制,共识机制确保数据难以篡改,从而保证数据完整性和稳定性,时序区块结构保证数据全程留痕,实现事件的全程可追溯。

  当前,城市治理风险和挑战日益增多,各类灾害、安全事故易发多发,常态化城市运行管理常被打破,城市治理模式向跨区域、跨空间转变。要适应城市治理新形势新要求,以数据、技术、场景深度融合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是以设施互联为基础,打通城市治理多重边界。利用数智技术加速城市治理设施互联互通,打造信息全覆盖、要素全联通的城市治理全景“一张图”,构建数据融合、系统互联、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跨界联动治理机制。

  二是以场景应用为牵引,推动城市治理智能升级。聚焦城市规划建设、社区治理、交通管理、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建设城市运行和治理智能中枢,推动人工智能在城市治理中实战应用,打造“实战中管用、基层干部爱用、群众感到好用”的典型场景,实现态势全面感知、趋势智能研判、协同高效处置、调度敏捷响应、平急快速切换。

  三是以基层治理为重点,提升城市治理协同效率。社区是“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重要纽带,超大社区工作人员往往1人对应1000多人,对协同化、移动化、轻量化治理的需求强烈。要以数据融合利用推动基层治理协同,带动民政、公安、城管、交通等部门治理资源整合。以小程序、等方式畅通居民参与社区治理通道,推动停车、垃圾分类、消防、噪声等小区事务在线反馈与处置,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数字化协同治理模式。

  四是以精准智能为导向,创新城市治理手段。区块链正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推动城市治理从数据互通迈向价值互信。要搭建区块链政务应用共性平台,打通区块链应用底层框架,建设内外互通、资源共享的区块链政务网络,为各领域区块链系统开发与部署提供基础支撑。推动区块链在教育、就业、养老、医疗健康、食品安全、社会救助等领域应用,提升公共服务和城市管理智能化、精准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