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新长安引领产业新突破

发布时间:2025-08-02 07:45

  
 

  经国务院批准,7月29日,由国务院国资委直接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汽车央企——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在重庆挂牌成立。这是国家深化央企改革、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的重要一步,也是提升中国汽车产业竞争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虽然此前外界将一汽、东风、长安并称“三大汽车央企”,但实际上长安汽车隶属于中国兵装集团,是央企旗下二级部门。此次升级后,长安汽车成为国务院国资委直管独立央企。至此,我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三大汽车央企集团。这一变革不仅重塑了央企汽车产业格局,也引发了人们对汽车央企的更多新期待。

  汽车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融合了传统汽车升级、新能源汽车发展、未来产业培育三重特征,肩负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使命。当前,汽车产业处于新旧动能转换关键期,技术创新快速迭代,新车型持续“井喷”,市场格局加速重构,传统的“大鱼吃小鱼”正转变为“快鱼吃慢鱼”。与民营车企相比,国有车企在新能源赛道上跑得还不够快、不够好,离中央要求、市场需求还有不少距离。

  如果说,早些年国有车企的市场竞争优势,更多建立在依赖与外资品牌建立合资公司,并引进和推出受市场青睐的传统燃油车型上,那么今天这个优势因为产业变革、燃油车市场的萎缩而变得不明显,甚至已成为拖累企业新能源转型的包袱。比较而言,自主品牌成长更好的长安汽车,反而拥有了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成为转型更坚决、更迅速的国有车企。或许,这就是此次新长安脱颖而出的最大原因。

  按照规划,新长安的战略定位及目标是: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世界一流汽车集团,为汽车强国建设贡献力量。到2030年,中国长安汽车整车产销规模将达到500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将超过60%,海外销量占比将超过30%,努力进入全球汽车品牌前十,成为世界级汽车品牌。

  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经济环境和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要实现这样的愿景并不容易。毕竟,这是一家在长安汽车、辰致集团等既有基础上,以全新法人形态组建、注册资本达200亿元、下辖117家分公司、拥有11万名员工的大型独立央企。如此体量庞大、历史复杂的企业,完成赛道切换、实现转型升级的难度可想而知。正因为难度大,挑战多,也就需要更多的创新与突破。

  科技创新突破。汽车是技术高强度驱动的产业。没有科技的创新突破和关键核心技术的掌控,很难推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新长安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支柱产业,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尤其是要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三电系统等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关键领域,以及全固态电池、高算力芯片等前沿技术方向实现新突破,提升引领技术供给能力,不断积累聚集产业新动能新优势。

  机制创新突破。一直以来,央企在汽车制造领域面临“三难”:难以适应市场节奏、难以实现技术回报、难以激发组织活力。究其原因,在于体制机制不活。如果没有灵活的运营机制,央企造车就谈不上竞争力,更谈不上高质量发展。因此,建立高效科学的市场反应机制,建立有利于人才担当和创新的考核机制,积极优化产业链融通发展机制,都需要新长安大胆探索。

  生态创新突破。今天的汽车产业运营,是由涵盖用户流量、大数据、新商业模式等构建起来的一个庞大生态。以服务为例,过去的理解是“售后服务”,现在的服务则指整个用户用车的全生命周期,包括生活圈、服务圈的打造以及新的生活理念生态的构建。如果说,流量能让车企被大家看见,生态则能为消费者提供价值。如何依托生态,让每个品牌获得更好的生长动力,新长安同样需要破题。

上一篇:美国能源转型“停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