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更新”建好城市口袋公园

发布时间:2025-08-14 07:28

  近日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城市工作要“以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并强调“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口袋公园作为城市“微更新”的典型实践,正以“小切口”撬动民生大改善。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开工建设口袋公园3420个。截至6月底,全国已建设口袋公园超5.4万个。建设口袋公园,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交流互动的新空间,也更好彰显了城市治理文明。如何有效经营城市的“金角银边”,重构城市空间价值,让小小的口袋公园充分承载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值得深入考量。

  当前城市发展过程中,老旧城区人均绿地面积不足、高密度社区活动空间匮乏等矛盾比较突出。建设口袋公园,应优先覆盖盲区布局,实现公共资源的普惠化。突破“为建而建”的思维定式,借助大数据分析、社区调研等手段,精准聚焦居民生活需求,盘活边角地、闲置地,打造“15分钟绿色宜居生活圈”。

  口袋公园规模虽小,但并不意味着功能单一、作用小。应突破传统绿地功能局限,着力打造“休闲+健身+文化+社交”的复合型场景,加强适儿化、适老化及无障碍设计,满足多样化需求。同时,通过微景观、文化墙、主题展等,将历史记忆、民俗传统等融入公园场景,使口袋公园成为展示城市文化的“露天博物馆”、传承城市文脉的新载体。

  口袋公园的维护管理同样重要。应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将口袋公园打造成城市的“绿肺”。此外,可通过园长制、志愿服务等方式,鼓励居民从“旁观者”转变为“设计者”“维护者”,形成群策群力、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优化”,从“空间改造”升级至“场景营造”,随着“公园+”模式的不断拓展深化,方寸之地将释放出更大的民生红利,使城市变得更加舒适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