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水平对外开放赢得主动

发布时间:2025-08-29 08:08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设立自贸试验区、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等开放平台,正有序推动海南自贸港按时封关运作,积极打造上海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两国双园”等形态多样的开放高地,推动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2013年以来先后设立22个自贸试验区,累计向全国推广456项制度创新成果,以不到千分之四的国土面积,贡献了占全国20%左右的外商投资和进出口贸易,有效发挥了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同时,高水平开放的务实成效体现在增进民生福祉方面。我国外贸外资直接或间接带动就业超2亿人,其中8000多万为农民工,东南亚热带水果等受到国内市场欢迎,更好满足了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消费需求。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艰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有助于完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效促进深层次改革。2023年以来,首批自贸试验区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上海自贸试验区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先行先试取得积极成效,先后共推广107项措施,涉及贸易投资、数字经济、知识产权、环境标准等诸多领域的深层次改革问题。同时,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向有效集聚和高效配置人才、技术、数据等高端要素资源转变。通过贸易、投资、资金流动、交通运输、人员往来自由便利以及数据安全有序流动等,集聚全球范围内的要素资源,并通过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提升要素资源配置效率,有助于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我国货物贸易规模已连续8年全球第一;服务贸易突破1万亿美元,居全球第二;累计实际使用外资近3万亿美元,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占比34.6%;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连续13年位居全球前三,连续9年占全球份额超过10%。这些亮眼的数字,正是有效集聚和高效配置全球高端要素资源的体现,也是高水平开放更好服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佐证。

  我国坚定奉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单边开放,给予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成功举办7届进口博览会,多途径推动世界共享中国大市场机遇。我国完备的产业体系为全球市场提供了物美价廉的产品。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报告指出,过去10年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成本分别下降超过60%和80%,其中很大一部分归功于中国贡献。持续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建成中老铁路、雅万高铁等标志性项目,实施一批“小而美”民生项目,为当地创造税收、拉动就业,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我国以自贸区为平台推进自主开放、对最不发达国家单边开放的改革探索与发展实践,为全球经贸合作和经济发展注入正能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开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是世界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未来,应坚持以高水平开放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以高水平开放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有效释放超大规模市场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