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凭借灵活的市场化机制和快速的创新响应能力,民营经济在催生新产业新模式、赋能经济转型升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鼓励民营企业参与重大科技战略、规划、政策和标准制定,支持民营企业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攻关任务。民营经济促进法明确提出,“支持民营经济组织参与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支持有能力的民营经济组织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向民营经济组织开放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为民营经济组织技术创新平等提供服务”。这些措施有助于激发民营企业的创新活力,充分发挥其在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积极作用,更好占领全球科技和产业制高点。
近年来,我国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的制度环境、市场环境不断优化,但民营企业仍面临一些挑战。在市场准入方面,“非禁即入”政策在落实过程中仍有完善空间。一些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的隐性壁垒依然存在,民营企业在进入某些领域时仍有困难。在部分先进制造和基建项目中,民营资本正扮演重要角色。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4月份,民营企业中标率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在1亿元以下项目中,民营企业中标项目数量占比超过80%。不过,在重大基建领域,民企参与度仍显不足。
推动民营企业深度参与重大项目建设,相关政策陆续出台,实现从“小支撑”向“大担当”的转变。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已经发布,清单范围进一步缩减,市场准入壁垒清理集中整治行动正在开展,民营企业参与重大项目建设的长效机制正加快完善。例如,国家能源局印发在要素获取方面,民营企业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获取资金的渠道不畅、成本较高。国家为此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金融机构增加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降低融资成本。例如,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与财政部门联合出台了支持科技创新担保计划,为科技型、高新技术、专精特新等中小企业的贷款提供专项担保。
民营经济促进法明确规定,国家保障民营经济组织依法平等使用资金、技术、人力资源、数据、土地及其他自然资源等各类生产要素和公共服务资源,要求在制定、实施政府资金安排、土地供应、资质许可、项目申报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时,平等对待民营经济组织,并从政策支持、风险分担、金融服务、权益保障等多维度提出解决方案。未来,将会有更多创新性和精准性政策、工具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支持,破解民营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随着政策出台与落实,“法治保障—政策优化—精准支持”的协同政策体系加速形成,从多维度构建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的长效机制。从中央到地方还在密集出台一系列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招、硬招,民营企业将在更广阔舞台实现更大发展。广大民营企业要抓住机遇,主动转型升级,提升自身实力和风险应对能力。通过多方合力,有效疏通堵点,增强企业内生动力,不断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添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