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计划一周多跑完所有部门,没想到10分钟就办完了。”不久前,上海诺艾克仪器仪表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李静办理企业名称变更,便捷的办事过程让她大为感慨。
过去,一次企业名称变更,意味着李静要辗转市场监管、公安、税务、人社、公积金、银行6个部门,重复填写6套材料,耗费至少6个工作日。如今,只需在平台一次勾选,次日便收到银行预约变更的电话。这种便捷的背后,是“业务+技术”双轮驱动机制的强力支撑。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登记注册处工作人员施毅介绍,由上海市市场监管局牵头,联合公安、税务、人社、数据局、公积金中心、人行上海分行6部门,以技术团队以“最小开发成本”撬动最大效能。依托“法人库”这一数据共享核心枢纽,市场监管部门变更信息次日即可自动覆盖联办部门系统。面对税务“金税”系统的特殊需求,创新性的“一源加工”方案在登记源头即适配税务数据标准,破解了部门之间的数据协同难题。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彭文皓表示,如同手机系统自动更新,后台数据跑完,整个系统就焕然一新。电子营业执照小程序同步更新的电子印章,税务、社保、公积金账户的自动变更,让“无感办事”从理念变为企业指尖真切的体验。
这种“数据流牵引业务流”的设计,使政府侧实现了降本增效。“许多企业多年才变更一次信息,不一定熟悉流程,尤其是银行信息,等真正需要转账的时候才发现账户有问题,往往耽误事。”静安区市场监管局注册许可科科长姚春妍说。
作为全国首批“一网通办”改革城市,上海自2018年起持续推进政务服务系统性重构,通过打通数据孤岛,对跨部门流程进行融合,将职能部门各自的单个事项转化为服务企业的“一件事”。如今,企业登记信息变更后,印章备案、涉税事项、社保登记、公积金缴存等高频事项自动更新,不新增表格、不额外采集信息、不另行签章。这种“主动告知+自动变更”模式,使企业获得感显著提升。数据显示,自2024年7月1日系统上线万件。
从“数据多跑路”到“办事无感”,从“群众少跑腿”到“服务有感”,企业信息变更的“10分钟奇迹”,正是上海撬动政府效能跃升、释放制度红利的生动缩影。当数据要素在制度框架下畅行无阻,企业的获得感便成为衡量改革深度的最佳标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