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全程读稿、10分钟走完过场、建议小股东别去……上市公司2024年度股东大会步入尾声,一些中小投资者积极参与、建言发声,与此同时,也有部分中小投资者或被拦在会场门外,或被敷衍对待。
冷暖不均的背后,暴露的是部分上市公司对中小股东的不尊重、对公司治理的不以为意。有些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在公司重大决策中搞一言堂,习惯性轻视中小股东权益,把股东大会等法定程序当成走过场的形式,区别对待、“重大欺小”。
中小股东既是上市公司资本的于理,也站不住脚。作为公众公司,上市公司的平稳健康发展,离不开中小股东的支持和参与。通过沟通对话、提出临时提案、行使表决权等方式,中小股东能够带来多元视角和意见,弥补大股东、管理层在决策过程中的局限,防范可能存在的利益输送,提升公司经营管理的科学合理性。蔑视中小股东话语权,破坏的是公平正义根基,动摇的是投资者信任,最终损害上市公司整体利益。
于法,更经不起推敲。无论是公司法,还是当前,A股市场总市值突破百万亿元大关,投资者多达2.4亿之众。在如此巨大的市场规模下,敬畏法治、尊重股东、完善治理,不仅关系上市公司自身发展,更关系股市的平稳运行,理应被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上市公司要尊重中小投资者,敢于、乐于给中小股东递话筒,让其大胆开麦。通过主动完善公司治理架构,构建公平有效、透明通畅的沟通机制,鼓励中小投资者行使参与权,营造一个更加注重长期价值、更好平衡各方利益的公司治理生态,更好赢得市场认同和青睐。
让中小股东能说话、说话管用,监管须动真格。监管约束与事后惩戒的不足,令部分上市公司有恃无恐。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治理机制,持续优化中小股东提案、投票和表决的门槛,并对压制中小股东声音、拒绝中小股东参会等违规行为及时问责,织密投资者保护网,让中小股东行权更便利,发声更响亮。
小股东也有大力量,中小股东积极行权同样重要。中小股东要增强股东意识,全面知权、积极行权、依法维权,敢于对上市公司不理智行为说不,善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利益,给上市公司提供金钱支持的同时也要注入理性治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