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常账户失衡加剧

发布时间:2025-08-05 09:31

  
 

  图为位于美国洛杉矶港的集装箱和卡车。

  日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2025年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经常账户差额与世界国内生产总值之比扩大了0.6%,扭转了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持续收窄的趋势。世界主要经济体在这一失衡中扮演重要角色。其中,美国经常账户赤字从2023年的0.902万亿美元扩大到2024年的1.13万亿美元。报告指出,国内宏观经济失衡是导致全球失衡扩大的主要原因,结构性因素、周期性条件和政策因素共同导致了国内宏观经济失衡。

  报告指出,货物贸易的顺逆差情况对于经常账户的失衡有着最直接的作用。其中,美国货物贸易逆差的扩大,占其经常账户赤字增加的63%。报告称,包括进口关税在内的贸易壁垒,会对经常账户平衡带来影响,但影响效果有限。贸易壁垒会导致进口下降,从而提高贸易平衡和经常账户余额,但关税的总体影响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关税规模、持续时间、应对措施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反应。报告称,模型分析显示,即使美国和中国之间的关税大幅上升,对全球经常账户余额的影响也相对较小,其在短期内会扩大经常账户赤字,但在中期内又会缩小赤字。报告认为,关税对经常账户的影响有限,不能有效解决全球不平衡问题。

  报告指出,无论是赤字还是盈余经济体,解决国内宏观经济不平衡都是解决经常账户不平衡的关键。其中,市场导向的结构性改革可以提高国内需求并促进投资,从而帮助实现外部平衡。财政政策和贸易政策的协调对于实现外部平衡至关重要。报告还指出,更加积极的国际合作对于维持全球增长和减轻跨国溢出效应至关重要。在政策协调上,通过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内的多边机制,促进各国之间的政策协调和沟通,以避免政策冲突和负面溢出效应。在扩大全球金融安全网上,建立国际储备并加强双边互换安排,增强各国抵御危机的能力。在贸易合作上,促进贸易自由化并降低贸易壁垒,积极参与区域和全球自由贸易协定,建立贸易争端解决机制,避免贸易战和贸易保护主义。在数字货币和金融科技上,需制定监管框架,确保数字货币和金融科技的健康发展,防范金融风险,同时探索央行数字货币的使用,以促进跨境支付和金融体系的稳定。报告建议,要提高政策透明度,向公众和利益相关方提供有关政策和措施的信息,增强公众的信任和理解,同时可通过区域合作促进贸易和投资,提高地区经济的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