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盘旋掠过林海,精准监测林下参苗长势;智能大棚内传感器实时调节温度湿度,保障珍贵的林下菌菇茁壮成长;借助电商平台,深山里的灵芝、竹荪直接对接全国餐桌……从东北林海到西南竹林,数字技术、生物科技、智能装备正迅速地深度融入林下经济发展过程。遥感监测、智能环控、区块链溯源等全新科技手段的应用,提升了林下经济的含新量,成为这一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发展林下经济,是向绿水青山要效益、向森林资源要食物的选择。今年的科技手段在推进林下经济产业发展中作用显著。从生产环节看,新技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如现代育种技术、精准环境调控大幅提升了单位面积产量与品质稳定性,智能大棚技术已使部分林下食用菌产量倍增。从资源利用方面看,科技手段助力实现立体复合经营,最大化挖掘林地光热水气资源潜力,减少对生态的扰动。在产品流通方面,区块链技术可实现产品溯源,提升产品信任度乃至品牌信任度,增加市场溢价。此外,科技手段还可以促进产业融合,推动林下经济从单纯的种植养殖向加工、旅游、康养等领域延伸,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提升整体附加值,助力农民从传统生产者向技术应用者转变,提升农村人力资本。可以说,科技是解锁森林“绿色宝藏”的密钥。
同时也应看到,以科技手段推动林下经济发展仍面临一些难题。一是科技研发投入不足,导致一些关键技术瓶颈难以突破。二是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高,很多科研成果仍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未能及时应用到实际生产中。三是人才短缺问题突出,林下经济从业者大多为农民,缺乏专业的科技知识和技能,而懂林业、懂科技的专业人才又往往不愿深入基层,导致科技推广难度较大。接下来,要从资金、人才等方面综合施策。
加大研发投入。政府可设立专项研发资金,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针对林下经济的关键技术难题开展联合攻关,重点攻克林下作物优质品种选育、高效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控等领域技术,提高林下经济生产的科技含量。创新金融支持工具,设立林下经济科技应用专项信贷或保险产品,降低经营主体引入新技术的风险与门槛。
加强成果转化。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搭建科研机构与林下经济经营主体之间的对接平台,通过举办科技成果推介会、建立示范基地等方式,让科研成果能够快速落地生根。完善相关政策,对积极应用科技成果的经营主体给予补贴和奖励,激发其积极性。还可着重建立区域性林下经济技术中试与推广基地,让科研人员带着成果深入林间地头,通过示范项目直观展现技术效益。
强化人才培养。一方面,通过开展技术培训、讲座等形式,提高现有林下经济从业者的科技素质,使其能够掌握和运用新技术。另一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吸引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业人才投身林下经济发展,鼓励大学生、科技特派员等深入基层,对扎根基层从事林下经济科技创新的科研人员在项目支持、职称评定上予以倾斜。
提高林下经济产业科技含量是推动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通过不断提升科技水平,可更好地挖掘林下经济的潜力,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聚宝盆”,为乡村全面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注入强大动力。未来,应充分认识科技的重要性,积极应对挑战,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林下经济在创新驱动引领下迈向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