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技术向善守护用户权益

发布时间:2025-08-28 06:49

  近日,某短平台出现利用人工智能深度伪造全红婵、孙颖莎、王楚钦等奥运冠军的声音推销土鸡蛋的现象,引发公众对技术伦理失范的讨论。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蓬勃发展,为数字经济注入强劲动力,在提升社会效率、优化用户体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技术是把“双刃剑”,技术创新惠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伴生着诸多不可忽视的风险。

  从人工智能生成的虚假信息、肖像权侵犯,到大数据技术面临的隐私泄露、数字鸿沟、算法歧视,一系列由技术滥用带来的技术伦理困境,凸显出在数字时代守住技术伦理底线、保障用户权益的紧迫性与重要性。

  面对技术滥用,应为技术创新确立清晰的伦理框架与制度约束,有效化解风险。

  前端研发是技术创新的源头,也是伦理保障的第一道防线。研发团队在追求技术创新与市场效益的同时,应高度重视新技术、新事物可能带来的社会风险,不能以“价值中立”回避责任。应主动将伦理标尺置于设计研发之初,将责任意识嵌入技术创新基因,通过“伦理先行”构筑防范技术体系,才能让技术创新始终围绕用户需求、贴合社会价值。

  新兴技术功能越是强大,被黑灰产滥用的风险越高。整治打击网络黑灰产是后端治理的重点,需要社会各界形成协同共治合力。其中,平台企业应更好承担主体责任,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识别精度与处置效率;同时,畅通用户举报渠道,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确保行为得到及时处理。

  守住技术伦理底线,不仅是新兴技术持续发展的前提,更是数字时代服务亿万用户的基石。从前端的风险防控,到后端的协同治理,只有让技术创新与伦理建设实现平衡发展,每一次技术进步才能驶向更可持续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