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金融销售乱象套上紧箍咒

发布时间:2025-07-28 08:16

  浮动收益理财、投资连结型保险、结构性存款……金融产品种类繁多,风险收益特征各不相同。如何确保复杂金融产品的销售人员专业资质达标?如何避免客户被推荐了不匹配的金融产品?这些困扰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问题,如今有了更加明确的答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近日印发适当性管理,是指金融机构根据产品的基本属性、风险特征等,结合客户金融需求、财务状况、风险承受能力等因素,开展识别、提示、匹配、销售、交易等活动。简单地说,就是“卖者尽责、买者自负”,金融机构应当了解产品、了解客户,将适当的产品通过适当的渠道销售给适合的客户。

  “消费者购买手机、家电或家具时,相对容易判断商品的好坏——合不合适,货比三家就能得出结论。然而,保险产品看不见摸不着,专业性强、金额较高,并且期限较长,获得赔偿或给付的时间往往是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何小伟表示,这些特性使得消费者在购买保险产品时,通常较难即时验证产品的实际功能和效果,也难以自行准确判断其是否适合自身需求,一旦买错选择中途退保,就可能产生本金损失。“现实中,大量的保险纠纷源于销售环节,金融机构将不合适的产品通过不恰当的渠道,卖给了不适合的消费者。适用尽管距离此外,对于北京市君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弛表示,了解投资者是金融机构履行投资者适当性义务最重要的环节,张弛建议,金融机构在评估风险承受能力、履行告知说明义务时,应设计必要的告知话术和负责任的金融机构和理性审慎的金融消费者,是金融行业良性发展的基石。金融监管总局有关司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指导相关行业自律组织建立健全行业适当性管理自律规范,对金融机构履行适当性义务进行自律管理。同时,加强对金融机构落实适当性义务的指导监督,督促行业提高适当性管理水平,并积极培育金融消费者风险意识,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上一篇:软件业质效提升迎机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