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贸易加速转型应对美“关税大棒”

发布时间:2025-08-09 07:11

  
 

  7月7日,人们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市举行的国际创新工业展上参观。美国新一届政府就任之后,频繁挥动关税大棒,对现有国际产业链造成了破坏性影响。俄罗斯联邦政府财政大学国际经济关系研究院院长佩尔斯卡娅教授在接受佩尔斯卡娅指出,世界贸易中的失衡是当代政策制定者的主要担忧之一,近期部分以减少双边贸易逆差为名的关税措施,引发了纠正贸易失衡的呼声。专家分析认为,经济全球化导致发达国家经济“去工业化”,并形成了基于全球价值链的稳定经济依赖关系——发达经济体掌握投资资源和知识产权,发展中经济体则为发达国家的消费部门提供服务、供应自然资源、承接外包生产,并通过移民弥补发达国家的人口缺口。但从国民账户视角看,总体贸易平衡反映的是国民储蓄与投资之间的差额,“关税或许能间接影响这种平衡,但贸易政策只是调节总体失衡的粗略手段。”佩尔斯卡娅表示。

  尽管美频繁使用制裁、关税等手段,但其贸易不平衡现象日益突出。数据显示,美国贸易逆差持续扩大,2024年总额达到创纪录的9184亿美元,同比增长17%。其中,美国对华贸易逆差最大,其次是欧盟、墨西哥、越南和爱尔兰等国。2024年,美国对华商品贸易逆差达2954亿美元,较2023年增长5.8%,且呈渐进式增长趋势。2018年至2024年间,美国从中国的进口额下降了约20%,而同期美国整体进口额增长了近30%。

  佩尔斯卡娅认为,造成美贸易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美国消费品进口规模过大。真正实现平衡需要改变货币和投资政策。单方面征收关税,只有在商品供应商为应对关税上调而降低其在全球所有市场上的供应价格时,才可能有效消除贸易不平衡。外贸实践表明,关税由报关人缴纳,进口商通常会将额外成本转嫁给产品的最终买家——无论是汽车还是生产设备。如果交易直接在出口商和最终消费者之间进行,进口国国内制造该产品的成本就会增加,最终由消费者承担生产商的额外成本。

  佩尔斯卡娅称:“因此,关税上调将导致进口国价格和成本上涨。没有企业能够为维持供应量而将其产品价格降低40%至45%,毕竟行业内企业的平均最高利润率通常不超过15%。从长远看,40%至45%的关税会阻碍进口国的进口。”

  专家向佩尔斯卡娅认为,美国不设过渡期便动用“关税大棒”,正剥夺国际公司和进口商调整合同、重新定向供应链的机会。美国以国家安全、消除贸易不平衡及抵制受制裁国家贸易为由,认定无需进一步谈判即可立即实施该措施。美国政府提出的10%至41%的关税,实质上是对以往关税制度的变革,其依据是:要么将关税水平固化为固定税率,要么将其与对各国经济状况、安全状况和贸易实践的具体评估挂钩。换言之,这是对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运行的整体贸易体系的改变。

  但同样合理的预期是,所有经济体都将考量重组全球价值链的必要性,而在此之前,药品、电子产品、钢铁和纺织品的价格将大幅上扬。贸易伙伴被迫重新审视出口战略,实现市场多元化,或采取应对举措。与此同时,世界各方开始意识到发展国内生产和国内消费市场的必要性。

  佩尔斯卡娅表示,与此相关,对外贸易不再是全球和国家经济的主要驱动力之一,而是转变为一种辅助发展的工具——用于维持制成品的国际竞争力,以及获取那些在本国生产既不合理也缺乏经济性的商品和服务。美国的关税政策将加速世界贸易转型进程,改变供应和物流路线的地理分布,重组全球价值链。“未来,各经济体或将被迫削弱跨洲贸易流动,优先选择区域合作伙伴。”佩尔斯卡娅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