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城市怎么建

发布时间:2025-08-30 07:10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着力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兼顾低碳转型是绿色城市建设的重点方向。需在能源结构、产业体系与居民生活等多环节同步升级:通过空间资源优化、技术集成与数字化改造推进节能降碳;提高建筑端新能源使用比例,系统推进建筑绿色节能;用电价激励、绿电认证等机制支持清洁能源开发。提升生态环境系统治理成效是绿色城市建设的基础。应继续完善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管控措施,强化多污染源综合防治;严格机动车尾气检测与高排放车辆淘汰,持续扩大新能源汽车应用。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保障供水安全;加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力度,提高收集与处理能力;实施城市河湖水系系统性生态修复,恢复水体自净与生态功能。对受污染土壤开展全面排查与分类治理,遏制污染扩散,提高土地安全有效利用水平。

  持续推进“无废城市”是绿色城市建设的重要路径。相较传统“收—运—填”模式,零废弃理念立足资源—废弃物全链条,从产品全生命周期与各环节可能产生的浪费出发,推动设计再造与流程重构,使产品能够再利用、可维修、可升级,并以更高比例回归市场或自然循环。我国“无废城市”试点通过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与协同治理,正在积极探索更环保、更长效的城市运行方式。下一步,应以绿色项目为牵引,深化“无废细胞”建设与典型场景落地,优化商业设施与居民社区垃圾“收—储—运—转”系统,提升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置水平,坚决避免“先分后混”。

  绿地公园面积持续增加是提升城市生态品质的关键举措。要规划布局好绿地公园,增加城市绿量。加大对城市公园、湿地公园等的建设与改造,提高公园品质及服务功能。并通过对城市绿道、街头社区绿地、口袋公园等“小而美”生态节点进行生态空白补充和绿脉串联,形成完整的城市绿色生态网络。应注重植物多样性,形成较为稳定的植物群落结构,使其产出更大的绿地生态效益。创新“生态+”的多元文明融合方式,丰富生态文明表达内涵,用更高质量的绿色空间托举起人们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

  提升城市生物多样性是绿色城市建设的更高层次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