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6日,经历了多年曲折和多轮谈判,印度与英国最终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对印度这个全球第五大经济体来说,这是美国实施所谓“对等关税”以来,加速对外贸易谈判的首个重要成果,印度总理莫迪称其“目标远大,互利共赢”;对英国这个全球第六大经济体来说,这是自脱欧后对外达成的最重要贸易协议之一,英国首相斯塔默盛赞其“开启贸易新时代”。
2020年,英国正式脱欧后对欧盟出口下滑,转而寻求与新兴市场加强合作,将印度视为欧盟外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也将与印度达成自贸协定视为关键目标。印度则希望通过扩大对英国出口推动制造业增长,并吸引更多英国投资。2022年1月,两国正式启动自贸谈判。但谈判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双方在原产地规则、关税削减幅度、服务贸易与签证便利等多个领域存在较大分歧,导致谈判进展缓慢。2024年,随着两国分别进入大选年,自贸谈判一度停滞。直至两国大选结束后,印度政府于2024年底宣布重启与英国的自贸谈判,最终在经历了3年多的十几轮谈判后,双方签署协定。
从已公布的两国达成的协议内容看,在关税削减和市场准入方面,印度将英国威士忌和杜松子酒的进口关税从目前的150%逐步减半至75%,并在10年后降至40%。汽车进口关税仍实施配额制,配额内关税将从目前的100%多降至10%,并放宽汽车零部件进口限制。总体上,印度将对英国90%的进口商品削减关税,其中85%的商品将在10年内实现零关税,涵盖食品、医疗用品、化妆品等广泛商品领域。英国政府预计,到2040年该协议将使英印双边贸易额每年增加255亿英镑,推动英国国内生产总值每年增加48亿英镑。
对印度来说,通过协定降低关税和取消配额,为印度纺织品、农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入英国市场提供便利。以纺织品为例,原本出口英国需缴纳的10%的关税将逐步取消。印度技术服务、药品等优势产业也将受益于英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同时,通过简化投资规则,印度政府也希望吸引更多英国企业投资,在清洁能源转型、新技术研发等领域加强与英国的合作和技术引进。此外,通过协定简化部分签证流程,降低了印度学生签证费用并延长居留期限。
两国自贸协定虽然达成,但印度在农产品、乳制品和数据本地化等敏感议题上仍有所保留,尤其担心贸易协定对本国农业和科技企业造成严重冲击。对英国要求放宽原产地规则,允许含欧盟成分的产品享受关税优惠,印度虽有妥协,但对欧盟产品借机“绕道”进入印度市场的担心并未消除。同时,英国并未完全接受印度希望全面放宽对技术工人签证限制的诉求,担心印度IT服务业大举进入英国市场会引发移民问题。在涉及劳工权益、性别平等、碳关税等议题上,印度要求保留政策自主性。
印度正在加速推进与欧盟、新西兰等的自贸谈判,希望年底前与欧盟达成协议。在此背景下,印英自由贸易协定的相关条款,可能成为后续印度与其他国家贸易谈判的参考。也有分析人士指出,在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的同时,印度也将面临本国产业竞争加剧、政策自主性受限的挑战,双方在服务贸易、签证便利化等未决议题上的后续磋商还将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