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给。”走进位于四川省宜宾市的李庄文化抗战博物馆,映入眼帘的是饱含情谊、震撼人心的16字电文。在中华民族遭受日本帝国主义荼毒的危急时刻,仅有3000人口的文化重镇李庄接纳了包括同济大学在内的各文化教育机构学者、师生共1.2万余人,承担起保护中华文脉、延续学术火种的历史重任,与重庆、成都和昆明并称为“四大抗战文化中心”。
李庄文化抗战博物馆始建于2020年4月,2022年4月26日正式对公众开放。博物馆整体造型呈漂浮的飞檐状,寓意“四手相握,文化脊梁”。“博物馆以‘文化脊梁 中国李庄’为布展主题,展出藏品400余件,集中展现了1940年至1946年间李庄的辉煌历史,彰显了李庄在延续中国文脉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李庄文化抗战博物馆讲解员罗静说。
展馆再现了李庄人民热情迎接大师学者的生动场景。为更好地承接远道而来的师生,面积不到一平方公里的李庄腾出“九宫十八庙”内的佛像,把公共建筑改作教室、宿舍,部分民众更是把私宅腾出来供学者居住。正是在李庄人民的全力支持下,第一部由中国人编纂的建筑文献展馆深处,有四面墙集中展示了国内高校、教育科研机构与李庄的渊源,包括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中国营造学社、同济大学、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在内的多个文化教育机构都曾在李庄矢志科研,又从李庄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
教育机构林立、大师学者云集的李庄,逐渐成为当时引领时代风气的学术高地。大师们严谨的治学风范,营造了良好的教育氛围,促使当地形成从幼儿园到研究生的完整教育体系。
近年来,李庄文化抗战博物馆持续搜集整理与李庄文化抗战相关史料,依托“文旅+研学”的思路,系统开展红色研学活动,引导下一代更好地铭记抗战历史、挺起文化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