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从重规模向重回报转变

发布时间:2025-05-12 07:39

  公募基金行业迎来重大改革。5月7日,中国证监会公布“要推动形成‘回报增—资金进—市场稳’的良性循环,让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真正同甘共苦。”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5月7日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近年来,我国公募基金行业在服务实体经济与国家战略、促进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稳定、满足居民财富管理需求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暴露出经营理念有偏差、功能发挥不充分、发展结构不均衡、投资者获得感不强等问题。

  为解决长期困扰行业的“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问题,目前我国主动权益类基金主要采用固定费率模式,按基金资产净值的一定比例收取管理费。2023年7月,证监会启动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工作,印发了在浮动费率机制方面,“浮动管理费收取模式下,充分体现公募基金产品与基金持有人‘同甘共苦’的特点。”嘉实基金总经理经雷说。

  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也备受业内关注。具体来看,对于公募行业薪酬情况,“比如,在考核端,基金公司高管考核中投资者收益指标权重不低于50%,基金经理考核中产品业绩权重不低于80%,且三年期业绩考核权重不低于80%;在薪酬端,实施绩效薪酬延期支付,对三年期业绩低于基准10个百分点的经理薪酬强制下调;在跟投端,要求高管及基金经理强制跟投比例提升至5%,锁定期延长至3年。

  “投资者是市场的根本,只有投资者从基金产品中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才愿意通过公募基金进入市场,公募基金也才能有机会真正发挥出连接投资者、实体经济与资本市场的桥梁作用。”经雷认为,此次一系列改革举措,突出强化与投资者的利益绑定,是促进公募基金行业进一步回归本源的坚定实践,将推动公募基金从业务根本上关注投资者回报,聚焦投资者获得感,夯实公募基金行业“以投资者为本”核心价值观。

  此外,为提升行业服务投资者的能力,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李湛表示,“以投资者为本,有助于打造行业长期健康发展的第二增长曲线,用高质量的行业发展服务好老百姓普惠理财、服务好现代化产业建设。”经雷表示,在公募基金行业深化改革方向的引领下,将加强各项专业能力与投研体系建设,完善公司及基金经理各项考核机制,持续探索符合投资者利益的产品与服务模式。

排行

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