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的河湟谷地郁郁葱葱,走进青海西宁市湟中区西堡镇生态奶牛养殖基地,智慧农场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牛群结构、物资分析、环境监测等关键信息。“我们从国外引进优质荷斯坦能繁母牛1000头,通过科学扩繁,目前存栏量已达1400余头,年销售奶量达5400余吨。”养殖基地负责人巨秀莲说。
江苏与青海两省是东西部协作结对关系。多年来,江苏和青海通过产业协作、结对共建等,加快青海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南京市栖霞区携手湟中区成功打造了西堡镇生态奶牛养殖基地,使之成为青海规模最大的现代化生态智慧牧场,为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江苏7240万元协作资金的支持下,西堡镇生态奶牛养殖基地奶牛养殖项目累计投入资金达1.35亿元。南京卫岗乳业专家团队援青驻场指导,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全自动挤奶设备、电子耳标等智能化系统的应用使生产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70%。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提供种养循环全链条技术指导,推广优良饲草品种,实现养殖废弃物零排放。
“基地创新的分子膜发酵技术构建了‘牧草—奶牛—有机肥—牧草’的有机循环体系,配合建设的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和清洁能源供暖项目,年节电达400万千瓦时,实现了绿色低碳发展。”巨秀莲说。
产业兴旺效果好。该奶牛养殖基地创新建立了土地流转、务工就业、资产收益等多元联农带农机制,每年带动村集体和群众增收330万元。其中,68户脱贫户通过资金入股年分红6.67万元,9个村集体年增收28.8万元。村民陶生莲在养殖基地上班,月工资3800元。“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既改善了家庭生活,又能照顾老人和孩子。”陶生莲说。
湟中区草莓种植基地是苏青两省共建的另一大项目,江苏援青企业深度参与,提供了全方位支撑。
在距离奶牛养殖基地不远处,金色庄园草莓种植基地的20座现代化智能保温棚整齐排列。走进温室大棚,翠绿的草莓植株长势喜人,鲜红饱满的果实点缀其间,工人正穿梭于垄间,娴熟地进行老叶修剪和生长情况检查。
这座草莓园是南京金色庄园农产品有限公司与西堡镇合作的成果,项目总投资达280万元。园区创新采用超高垄种植技术,并配套先进的水肥一体化系统,实现了精准化、智能化种植管理。“这种将江苏技术优势与青海资源优势相结合的创新模式,实现了亩产1500公斤、亩均产值10万元的优异成绩。”南京金色庄园农产品有限公司西宁基地负责人刘痕说。
在湟中区多巴镇玉拉村,东西部协作的科技赋能同样结出硕果。玉拉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依托江苏技术支撑,建成青海规模领先的设施农业园区——1043栋日光温室、260栋塑料大棚、8260平方米现代化育苗中心,形成草莓脱毒育苗、果蔬种植、冷链销售的全产业链体系。
该中心于2021年在东西部协作项目的资金扶持下正式投入运营,向湟中区周边及甘肃、新疆、四川等多地草莓种植户供应优质草莓生产苗。2023年,湟中区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合作共建,开启草莓苗“东苗西育、西苗东输”模式,引进江苏优质草莓品种,援青专家团队长期驻点进行技术指导。“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专门为湟中区培育了新品种‘宁湟一号’,特点是早熟、果大、果硬、甜度高,是高产优质品种,计划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草莓脱毒育苗中心负责人胡文海说。
在生产端,江苏在人才、科技、资金等方面倾力帮助;在销售端,积极帮助打开全国市场。金色庄园西宁基地通过与江苏企业合作,成功解决了草莓销售难题,实现了600万株的销售目标。玉拉草莓育苗基地的产品通过订单农业模式,销往广州、长沙、南昌等地。
玉拉草莓育苗基地“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带动效应显著。园区常年吸收375人固定就业,发放工资1575万元,季节性用工每天达300人,年发放工资690万元。在玉拉草莓育苗基地,村民杨永贵一边熟练地分拣草莓苗一边说:“江苏专家手把手教技术,咱种的草莓能卖到广州、长沙,自己也很有成就感。”
如今,在江苏、青海两省的共同努力下,这些高原上的现代农业项目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探索出了一条可、可推广的东西部协作发展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