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拥有1亿人口规模、超6.36万亿元经济体量,既是全国粮食核心产区,也是内陆开放新高地。今年一季度,河南省GDP同比增长5.9%。
眼下,河南正以“经济大省挑大梁”的使命感,在积极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上主动担当作为。从郑州航空港区到周口中心港,从中欧班列到跨境电商综试区,河南正以“硬联通”与“软环境”双轮驱动,书写河南答卷。
在周口中心港码头,货轮汽笛声与龙门吊轰鸣交织。一艘满载大豆的货轮刚靠岸,铁路专用线上的集装箱卡车已排成长龙。益海嘉里现代食品产业园内,总经理助理韩霞说:“通过水运每吨大豆可节省300元运费,加上本地小麦、玉米的供应优势,我们的加工成本进一步降低。”
2025年1月,周口中心港集疏运铁路专用线正式开工,未来将实现与京广、京九等铁路干线的无缝衔接。这条“黄金水道”不仅让企业享受物流成本优势,更激活了中原腹地的资源整合能力。数据显示,2024年河南社会物流总额突破19万亿元。
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是有效衔接供需、促进国民经济循环畅通的重要基础,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了解,今年河南将完成投资1000亿元以上,全力推动内河航运发展,加快推进内河航运“11246”工程,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合作;着力提升路网支撑能力,加快郑州等重点城市交通一体化发展等。
在国铁集团郑州局圃田站,丝路驼铃有着现代化的演绎。一列满载新能源汽车的中欧班列整装待发,这趟班列将经阿拉山口口岸出境,15天后抵达德国汉堡。自2013年开行以来,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超7000班,覆盖30多个国家130多个城市,货值超3000亿元。
“我们通过‘运贸一体化’模式,将河南的机械设备、电子产品与欧洲的精密仪器、红酒、乳制品双向流通。”郑州国际陆港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新年介绍,2024年班列开行量同比增长15%,回程班列占比提升至40%。在比亚迪郑州基地的带动影响下,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正在形成河南首个万亿元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近年来,当地举办比亚迪供应链企业招商推介会、中国汽车供应链国际化专题论坛等活动,落地比亚迪供应链项目超30个,构建起以比亚迪为龙头的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生态,预计吸引27家配套企业落地,总投资75.24亿元。
如今,河南已基本形成“米+井+人”字形综合运输通道格局,拥有8个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依托中欧班列构建覆盖40多个国家、140多个地区的国际物流网络。同时,河南推动贾鲁河通航、内河港口建设,完善“空、陆、网、海”四路协同的物流体系,提升多式联运效率。
在济源市行政服务中心,仅用10分钟就可完成企业跨区迁移的所有手续。而在改革前,这一流程需3天时间,涉及工商、税务、社保等多个部门。
“我们通过数据共享和流程再造,将企业迁移涉及的5个环节整合为‘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济源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王波表示,2024年该市新增经营主体同比增长22%,其中外来投资企业占比提升至35%。
据了解,河南全省推进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现了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在省、市、县三级政府全覆盖。推动各地、各有关部门按照公平竞争审查工作机制和制度要求,对照审查标准,严格审查新出台的政策措施,严防出现新的排除、限制竞争问题。
河南省市场监管局局长王新会表示,河南坚决加强公平竞争政策实施,市场准入是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条件。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培育发展,许多新业态新领域需要通过优化市场准入释放发展潜能,引导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新质生产力聚集流动。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万战伟表示,河南正重点聚焦生命健康、新型能源、人工智能、信息安全等新业态新领域,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以标准、场景为牵引,推动形成更具柔性和韧性的准入管理机制,着力打通束缚产业转型升级的堵点卡点,推动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不断提高准入效率。
河南全面推行“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建立覆盖省、市、县三级的市场准入隐性壁垒台账,同时优化企业退出制度,推进企业注销便利化。此外,河南省修订郑州郑东新区龙子湖畔中原科技城内,华为河南区域总部、超聚变数字技术公司、阿里云中原研发交付中心等龙头企业相继落地。当地去年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1.2万家,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300亿元,已成为河南打造科创资源的“强磁场”。
在焦作温县大咖国际食品产业园,来自云南的咖啡豆、川渝的柠檬汁与丹麦的乳制品在智能化车间内完成混合灌装。“我们依托郑州机场的航空枢纽优势,实现‘一单到底’多式联运。”大咖国际总经理赵红果说,大咖国际为蜜雪冰城等品牌提供供应链服务,并通过“买全球、卖全球”模式布局海外市场。
全国统一大市场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的大市场,而是面向全球、充分开放的大市场。河南充分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打通开放发展的“任督二脉”,让“货通全国”与“买卖全球”比翼齐飞。在郑州国际陆港,一列满载新能源汽车的中欧班列与一架运载跨境电商货物的货运包机几乎同时启程。河南正以“空中、陆上、网上、海上”四条丝绸之路为纽带,2024年跨境电商进出口额突破2000亿元。
在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里,一排排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里正在建设的“中原碳谷”,目标是通过氢能、储能等技术创新,打造万亿元级绿色产业集群。
“河南作为经济大省,在积极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过程中责任重大。”河南省委咨询组研究员、河南省社科院原院长张占仓说,聚焦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一方面,彰显了河南主动作为的大省担当、打造更加开放市场的态度;另一方面,积极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也有助于进一步优化河南市场,把政策红利、改革红利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实效,为河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牵引,河南正推动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变,以创新驱动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从周口港的货轮到郑州机场的银翼,从济源市的改革窗口到中原科技城的创新实验室,河南正加速深化改革,以高效互联互通为基础,以加强商贸流通为动力,以做大做强现代产业为筋骨,以提升内外开放能级为支撑,以优化营商环境为保障,深度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在服务全局中实现自身能级跃升,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在广袤中原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