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7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有关情况。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强化逆周期调节,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潘功胜说,近年来,人民银行先后创设了多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目前形成了总量工具为主、结构性工具为补充的货币政策调控框架。到4月末,存续的结构性政策工具共9项,主要聚焦于国民经济重点领域、重大战略和薄弱环节,存量余额约5.9万亿元,占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规模的13%,处于合理水平。
“这次我们创设并加力实施系列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既有数量的增加,也有价格的优惠,更好发挥了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牵引和带动作用。”潘功胜介绍,一是下调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0.25个百分点。这次将支农支小再贷款、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碳减排支持工具、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保障性住房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从目前的1.75%下调到1.5%。同时,给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抵押补充贷款利率从目前的2.25%下调到2%。
二是设立5000亿元的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为提升和改善服务消费供给,人民银行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工具,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等服务消费重点领域和养老产业的金融支持。
三是将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从5000亿元增加至8000亿元,支持“两新”政策加力扩围。
四是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增加后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的支农支小再贷款总额度将达到3万亿元。
潘功胜表示,未来,根据经济金融运行情况和各项工具使用效果,还可以扩大工具规模、完善工具政策要素,或者创设新的政策工具。
楼市和股市是经济运行的重要风向标,稳住楼市股市对提振社会预期、畅通内需循环具有重要意义。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在回答房地产市场的积极变化在信贷数据上也有所体现。今年一季度,房地产贷款余额增加7500多亿元,其中新增个人住房贷款创2022年以来单季最大增幅,住房租赁贷款同比增长28%。李云泽介绍,下一步,将加快完善与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相适配的系列融资制度,包括房地产开发、个人住房、城市更新等贷款管理办法。
当前,我国经济回稳向好的态势不断巩固,各有关方面对外部冲击做了政策应对的充分准备,这不仅为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经济注入更多确定性,也为我国资本市场稳定运行创造了坚实的基础和条件。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4月2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于稳市场、稳预期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证监会将全力抓好贯彻落实,坚持“两强两严”,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既努力在市场运行上体现“稳”,同时在激发市场活力、强化市场功能上体现“进”。
“从金融市场看,一季度表现良好。股市运行总体平稳,交易较为活跃,上证指数保持在3300点左右。债券市场在经济信心提升的带动下自我校正。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较去年末小幅升值1%左右,跨境资本流动相对均衡。”潘功胜说。
对于业内高度关注的债券市场“科技板”,潘功胜回应称,建设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也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央行提供低成本再贷款资金,可购买科技创新债券,并与地方政府、市场化增信机构等合作,通过共同担保等多样化的增信措施,分担债券的部分违约损失风险,为科技创新企业和股权投资机构发行低成本、长期限的科创债券融资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