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网信办专门印发通知,督促各地网信部门、各网站平台进一步强化“开盒”问题整治工作。网友纷纷积极表态:支持!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要严厉打击“开盒”乱象……
监管部门打击“开盒”乱象能得到网友一致支持,是因为面对“开盒”,每个人都可能是受害者。打击“开盒”,等不得也拖不得。
“开盒”,主要指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他人个人信息,在网络上公布,并引导网民对被“开盒”者进行网暴,这种行为不仅是对个人隐私的践踏,还会引诱更多人参与到网络暴力等行为中来,性质恶劣,后果严重。
对此,中央网信办提出了3条具体举措,包括全力阻断传播渠道、升级完善保护措施、加大打击惩治力度,督促网站平台深入清理各类信息,对于组织煽动“开盒”、提供“开盒”服务等账号、群组,一律予以关闭或者解散。同时也提醒网民提高防“开盒”意识,强化个人信息保护,自觉抵制相关行为。监管部门则通过高强度打击和高力度保护并重,着力做好“开盒”问题整治工作。
在治理过程中,还有三点需要注意。
一是围绕产业链进行整治。“开盒”之所以难根治,不仅仅是因为网络情绪难以琢磨,也是因为其中存在一条涵盖数据窃取、贩卖以及滥用的黑色产业链。因此,要围绕产业链利益链做好监管安排。
二是加强监管合作。从目前案例来看,不少涉及“开盒”的关键节点,已经从境内转到境外,有必要在政府部门指导下,不断加强行业合作、国际合作,共同加强数据隐私防护,筑牢网络安全防线。
三是应对技术挑战。随着大模型等新技术迭代升级,原本分散在各处的碎片信息,经过技术拼凑、比对后,可以形成一个人的基本信息,进而被不法分子利用,并引发新的信息安全危机。这也对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提出更高要求。
面对不断变化的新情况,无论是监管部门还是相关企业都要边保护信息边加强治理,边弥补漏洞边升级技术,如此才能给“开盒”上锁,还网络清朗。
审核:张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