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长”在公园里,人居住在城市里,推窗何止见绿,远眺甚至可以看到层次分明的雪山,拥有2300多年建城史的成都把宜居二字演绎得淋漓尽致。今年6月,四川省委、省政府印发2024年9月,国务院批复了成都以1275平方千米的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作为城市绿心,加速构建“一心两翼三轴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城镇空间结构,使城市成为“大公园”。“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是骑行爱好者必打卡的点位之一,我们尤其喜欢在凌晨四五点出发,沿城市绿道骑行,登顶龙泉山看日出,这种极致的满足感让人充满了动力。”加入多个骑行俱乐部的成都市民李振说,在成都,有近200万名骑行爱好者,成都的公园、绿道、山地都可以成为骑行“赛道”,这充分说明,城市的规划不仅以人为本,更是对生活方式的引领。
骑行环境十分“友好”,这是骑行爱好者增多的原因之一,这样的环境也包括公共服务的供给。比如,修建骑行驿站、应急救援保障及时等。从顶层设计出发,以城市功能布局和人口分布为导向,让公共服务“找人”,才能真正提升群众的幸福感。
近年来,成都围绕破解超大城市治理难题和应对人口总量结构挑战,建立基本公共服务清单管理和动态调整机制,实现由服务户籍人口向服务常住人口转变,构建起现代化、国际化、智慧化、均衡化的高品质公共服务体系,让公共服务产品更加优质普惠、共享可及。
“成都高新区文化中心占地约117亩,总建筑面积约16.59万平方米,项目通过活力环串联图书馆、剧院、工青妇中心、展示馆四大场馆,囊括‘图书阅览、教育培训、群团服务、演艺演出、文创艺展、综合体验、智慧服务、商业消费’八大功能,是西南地区唯一一座串联上述功能的综合性场馆。”成都高新领跃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文化服务部副部长高小朋告诉今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