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收集信息要“断瘾治根”

发布时间:2025-05-22 19:07

  近日,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中心通报,有35款移动应用存在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情况。此次被点名的不仅有多款剪辑软件,还包括部分热门的AI工具。
个人信息保护既是守护公民权益的安全底线,更是数字经济的信用基石。近年来,个人信息保护治理已系统化推进。从为信息采集划定清晰红线,到监管部门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定期为“体检”,再到手机厂商推出“隐私替身”等功能,帮助用户挡住数据黑手,多方合力扎紧个人信息保护的篱笆。
面对如此严格的监管,为何仍有屡教不改?我们都知道,用户数据是数字时代的“金矿”,甚至成为某些平台估值的核心资产。通过数据信息的精准化分析,移动应用可提供更贴心的服务,带来用户体验的持续提升。对于这种进步,人们普遍是持开放态度的。
但在平衡个人信息保护与利用的命题上,部分运营者却陷入认知偏差与利益短视,从“贴心”变成了“贪心”。有的不法开发者进行“暗搓搓”的后台收集,监管部门查起来像大海捞针。有些小公司则习惯于“换马甲”,今天被罚款,明天换个名头接着干,违规行为如同“打地鼠”般难以追踪。成本低,利益诱惑大,是屡教不改的经济动因。
过度收集用户信息需要“断瘾治根”。在用户隐私意识增强、行业合规成为共识的今天,与其把合规当运营成本,不如将隐私保护视为穿越周期的核心竞争力。如果再玩“改了再犯,犯了再改”的把戏,用户会让“不老实”的应用在“一键卸载”中彻底出局。
个人信息保护也是数字经济的长期命题。长远看,可将个人信息保护嵌入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框架,如探索数据确权、分级交易等,在加速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同时,守住公民权益底线。
 

上一篇:法治护航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