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监管趋严,此前火爆的“外卖大战”逐渐趋于平静,但问题并没完全解决。在河南郑州,有消费者反映,堂食外卖双标定价问题依然存在。堂食外卖双标定价合理合法吗?
“平常在店里喝一碗胡辣汤只需7元,但是如果点外卖则要贵几元。”在郑州工作生活的肖婷婷对不光是同款烩面堂食和外卖价格不统一,长期从事餐饮行业的司建文告诉郑州高新区一名餐饮店老板无奈地说,如今几家大型外卖平台的综合抽成都在20%至25%之间,算上活动补贴,有时外卖甚至要“赔本赚吆喝”。
从事咖啡饮品店经营的刘玥给多名餐饮从业者坦言,外卖定价高于堂食定价,是因为要将平台佣金、配送费、活动补贴以及水电租金、用人成本等纳入餐品定价中,这在行业内较为普遍。此外,还有部分商家通过缩减品质、规格等方式来保障自身利润。不过,也有餐饮老板选择不参加活动,保持自主产品定价,坚持堂食与外卖一个标准,靠品质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外卖平台对此有何看法?某外卖平台业务拓展人员王斌透露,一些平台为吸引更多商户参加补贴活动,会指导门店进行提价操作。由于运营成本存在差异,同一种商品在不同渠道定价不同已成行业内惯例,就像同规格同品牌的纸巾在便利店、商超、电商平台的售价也不尽相同。因此,平台不会强制要求商家统一外卖和堂食价格。
堂食和外卖双标定价是否涉及消费?河南予瑞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华阳介绍,依据但李华阳强调,如果商家明确标注了所采用的食材、制作方法、份量等信息,却“以次充好”,比如声称是现炒实则用预制菜,或者存在分量不足等“双重标准”情况,那就构成了消费。由于外卖、堂食存在时空分离,消费者取证难度大,很难同时对比食材、分量来证明商家存在故意欺诈行为,这使得消费者维权成本高、难度大,很多时候消费者即便觉得权益可能受到了侵害,也只能无奈选择沉默。
除了双标定价问题,外卖配送门槛设置也引发诸多讨论。郑州高新区NOW即享快送超市老板李琨告诉对此,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设置外卖配送门槛符合商业逻辑,有助于实现效率最大化。若消费者单笔外卖订单金额仅几元钱,对商家和外卖骑手而言,都是一种人力资源的浪费。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约谈外卖平台,相关平台快速响应,集体发声,承诺会严守法律法规,杜绝不正当竞争,抵制恶性补贴,推动行业规范有序发展。
朱丹蓬说,相信随着相关举措落地实施,外卖行业各种乱象有望得到有效治理和规范。如果消费者自身权益受到侵害,可以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条例,通过向平台投诉或者向商家反馈意见等方式,来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让自己在外卖消费中能够更加放心、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