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活水润泽田间地头

发布时间:2025-08-06 07:35

  
 

  在西藏自治区山南市乃东区的民族哗叽手工编织专业合作社里,工人们正在制作“泽帖尔”。 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全面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在政策引领下,金融机构积极创新产品和服务,让更多农民贷得到、贷得快、贷得起,让脱贫地区农民增收致富。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5年二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涉农贷款持续增长,今年二季度末,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53.19万亿元,同比增长7.4%,增速比各项贷款高0.6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3.07万亿元。

  产业兴旺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中之重。202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着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4月发布的“我们以前是小作坊店,已经有300多年历史了,靠的就是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手工艺。”西藏优格仓工贸有限公司负责人龙日江措介绍,公司自成立以来,专注于民族手工艺品,特别是藏香、藏纸、藏香水等名优产品及各类旅游纪念产品的产销。同时,也在致力于传统藏香及文化、传统藏纸与矿物颜料的研究开发,并借助现代科技成果,巧妙整合藏族传统手工艺。

  回忆起公司的起步阶段,龙日江措感叹道,2003年的时候,公司尚处于作坊式经营,规模小且管理松散,营业额欠佳,有时还会出现购买原材料资金不足的情况。在中国农业银行西藏拉萨康昂东路支行的协助下,公司逐渐完善了管理制度、健全了财务信息。龙日江措说:“农行为我们提供300万元贷款用于收购原材料,从那时起,我们便开启了一直持续到现在的深度合作。”截至目前,农行西藏拉萨康昂东路支行累计为该公司发放贷款13410万元,贷款余额2950万元。

  “有了资金支持后,我们就更有底气,也更有动力了。”龙日江措告诉不只在西藏,不仅是藏香,在金融活水的支持下,浙江杭州市分水镇的小笔头也成功撬动了当地的大产业。20世纪70年代开始,分水镇开始生产加工竹制圆珠笔,至20世纪90年代末,分水制笔已基本形成了一条集自行开发、研究、设计、制造、营销于一体的特色产业链。现如今,制笔产业与旅游文创产业全面融合,妙笔小镇品牌集聚、声名远播。

  为了更好满足不同制笔企业的融资需求,农行浙江杭州桐庐支行通过走访企业及制笔业协会制笔产业链及上下游企业的资金需求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上下游企业存在账期需要资金周转;制造型企业需要进行设备更新;新建厂房需扩大生产规模。为此,该行制定了“一产业一方案”,构建起全面而精准的金融服务体系,目前已向分水制笔产业累计投放贷款支持超1.5亿元,惠及企业及个体经营户150余户,带动就业超5000人次。

  众多制笔企业在资金助力下实现了规模扩张、技术升级和产品创新。杭州鼎鸿文化用品有限公司是受益者之一,公司负责人徐光明说,以前是家庭作坊,缺少抵押物导致贷款额度小,只能贷到50万元。现在农行100万元的“惠农e贷·制笔贷”直接到账,利率比以前还低。有了这笔资金后,公司淘汰了原先高耗能的低端设备,开启了升级之路。

  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202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引导农民发展适合家庭经营的产业项目,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林下经济、民宿经济。走进西藏自治区山南市乃东区昌珠镇扎西曲登社区里的一栋2层藏式小楼,只见明亮的厨房、温馨的餐厅、宽敞的大厅,10多间客房干净整洁。阳光洒进来,屋内的绿植花草生机盎然。“以前我每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外面打工,自从开了民宿,不仅收入比以前多,还能够陪伴家人。”鲁嘎家庭民宿的老板次仁说,前两年,他用农行发放的贷款装修了旅馆、添置了新设施,农行还为他家办理了收款码和手机银行,现在生意越来越好,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被誉为“藏戏第一村”的扎西曲登社区坐落于雅砻河畔,雅砻扎西雪巴藏戏就是起源于此。为助力藏戏文化传承,搭建非遗民宿旅游基地,农行西藏山南分行结合当地资源特色,不断加大乡村经济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向当地农户、合作社以及涉农企业提供针对性金融服务,多维度支持文化村落发展。近年来,该行累计为扎西曲登社区111户家庭发放贷款1000余万元;为40家民宿办理收款聚合码,帮助家庭经营收款更加灵活便捷。

  在山南市乃东区还有一家民族哗叽手工编织专业合作社,它的创办人巴桑是“泽帖尔”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巴桑介绍,“泽帖尔”是山南泽当镇本地独有的绒毛哗叽,已有1000多年历史,因其生产技术难度大、面料柔软精细、做工复杂,“泽帖尔”传统纺织技艺曾一度濒临失传。

  “将民族特色手工业发扬光大,传承民族文化独特魅力,是我一直坚持的初心。”巴桑说,推动“泽帖尔”编织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同时带动当地老百姓增收致富,是他决定创办合作社的原因。但是,当前面临的最大难关就是如何解决资金难题,突破发展瓶颈。

  以往巴桑有资金需求时,都是通过农行为其发放的“银卡”贷款证进行贷款,最多能够贷10万元。随着近几年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资金需求也随之加大,贷款证的额度已远远不能满足其需求。面对合作社这一难题,农行西藏乃东泽当营业所第一时间组建了金融服务专项小组,全面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与困难。近日,该行已成功为合作社发放48万元“惠农e贷·商户贷”,解决了合作社的资金困难,助力“泽帖尔”焕发新生。

  如今,这门曾濒临失传的技艺成了富民“利器”。截至目前,“泽帖尔”产业直接带动当地群众稳定就业人数127人,其中残疾人32人,人均年增收3.2万元。

  产业兴旺、农民增收之后,金融还需“留下不走”。一提到西藏,许多人都会说这里是世界屋脊,这里地大物博、辽阔无垠、山川壮美。可是地广人稀、交通不便恰恰也是金融服务难以全面覆盖的原因。为了有效填补边境地区金融服务空白,打通边境地区和偏远山区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农行西藏分行针对农牧区服务半径长、难度大的现状,建立起“3+2”流动服务机制,即乡镇营业所员工3天网点坐班、2天开展上门服务,建设了5526个“三农”金融服务点、5270个手机银行村,年均流动服务超过2万次。

  “我们还在7家二级分行共采购并投入23辆流动服务车,深入各边境乡镇为广大人民群众和戍边部队等提供流动服务和上门服务,不断扩充服务覆盖范围。”农行西藏分行副行长罗布松拉说。

  赛贵村安置点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萨迦县扯休乡,作为日喀则市规模最大、安置人数最多的高海拔生态搬迁安置点,它承载着高海拔地区群众改善生活环境的重要使命。目前,安置点已顺利接纳851户家庭,共计3615人入住,为搬迁群众提供了稳定的居住和生活场所。

  2020年10月,安置点建成并迎来居民入住后,农行西藏日喀则吉定营业所成为承担主要金融服务的主体,以流动金融服务车为载体,定期开展上门金融服务。随着安置点居民不断增加,群众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为应对这一变化,2023年11月,萨迦县赛贵村“三农金融综合服务站”正式揭牌开业,主要承担银行服务延伸、金融知识宣传、反假币宣传等职能。

  近两年,安置点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目前已配备助农POS机、ATM机等自助服务设备,为群众提供24小时自助金融服务。村民顿珠说:“我们第一次用助农POS机取到钱时都很激动,原来银行不只是百公里外的营业网点,还可以是家门口的小卖部和跑来找我们的流动车。”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近年来,在农村地区常出现一些非法集资、高利借贷等现象,借助数字技术进行风险监测、预警以及反欺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金融机构的风控能力。金融机构应继续采取措施,在农村地区推动数字金融与普惠金融深度融合,探索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新模式、新路径,更好发挥金融支持乡村全面振兴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