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聚力“支点建设”推进中部崛起

发布时间:2025-05-11 07:31

  4月的湖北春风和煦、万物勃发。2024年,湖北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8%,经济总量迈上6万亿元台阶,湖北在全国经济版图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202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赋予湖北“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奋勇争先,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的新使命。

  担责而行、知重负重。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湖北的战略定位。当前,湖北正把握“支点建设”这一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的战略任务和战略机遇,大力实施能级跨越、科创引领、产业倍增、枢纽提能、美丽湖北、文化创新、区域联动“七大战略”,着力在打造科创支点、产业支点、开放支点、生态支点、联动支点上下功夫,更好发挥经济大省挑大梁的支撑作用。

  今年一季度,湖北地区生产总值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3%,创下近12个季度以来的最高增速,主要指标大省领跑、中部领先,发展的整体性、坚韧性、内生性、持续性、共享性进一步增强。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湖北是科教大省,在这片知识沃土上创新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3月31日,在“制造翘楚 建功支点”医疗器械产业创新产品示范应用对接活动上,武汉纺织大学生物工程与健康学院执行院长张兆威对“湖北造”人工血管如数家珍。

  据介绍,武汉纺织大学徐卫林院士团队创造性地将聚氨酯和涤纶作为基本材料,模仿人体血管的三层结构,制造出与人体血管结构相同、功能相近的高仿生人造血管。“这种人工血管适用于主动脉及其分支血管的置换或旁路手术,具有优异的抗渗血、耐穿刺性能,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张兆威告诉这样的创新在湖北不胜枚举。近年来,湖北打造了以“1家国家实验室、8个大科学装置、10家湖北实验室、163个国家级创新平台、525家新型研发机构”为主体的科技力量矩阵,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目前,湖北已在心肌旋切、北斗通导遥一体化等领域实现了技术突破。今年以来,已取得国际首创8英寸硅基氮极性氮化镓衬底等一批突破性成果。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驱动力。湖北聚集了82位院士、1120余万技能人才,有132所高校、在校大学生超过200万人,构成了湖北人才队伍的基本盘。

  如何引入、留住、用好更多人才,厚植湖北人才优势?近日,湖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根据产业竞争力是最基础、最核心的竞争力,是“支点建设”坚实的支撑。

  湖北作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制造业底子厚实,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当前,湖北深入挖掘制造大省、产业大省优势,大力实施产业倍增战略,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体现湖北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已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支点建设”的厚实底盘和有力支撑。

  一片铜箔能有多薄?在黄石市,湖北诺德锂电材料有限公司研发出的铜箔新产品厚度仅3微米,相当于普通A4纸厚度的三十三分之一。这种新产品较传统6微米铜箔,可以让锂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升10%至15%,铜箔用量减少50%,体积减小10%。诺德锂电总经理周启伦告诉铜箔渐渐变薄,产业基础越来越“厚”。近年来,湖北推动以5个万亿元级支柱产业、10个5000亿元级优势产业、20个千亿元级特色产业为骨干的“51020”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崛起,光电子信息、汽车制造与服务、大健康三大产业已迈入万亿元级,千亿元级产业达到19个,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16个,66种重点工业产品领跑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居中部地区第一位。目前,湖北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光电子芯片研发生产基地、中小尺寸显示面板制造基地,全国重要的商业航天基地、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基地。

  湖北省经信厅负责人表示,围绕做大做强“51020”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五大现代服务业集群,湖北将进一步完善“链长”领导、“链主”引领、“链创”协同的三链融合工作机制,强化支点意识、抬升发展标杆,加快推动产业倍增战略有效实施,为整体提升支点产业竞争力夯实根基。

  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湖北自古就有九省通衢的美誉,区位优势是湖北对内对外开放的天然助力。从武汉乘坐高铁4个小时可到达全国80%的重要城市,万吨巨轮可直达武汉,省内“市市通高铁”的目标已顺利实现。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邹薇说,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湖北应充分发挥中心枢纽的独特优势,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联通奠定坚实基础,为中国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

  3月30日凌晨5点,湖北鄂州。顺丰航空一架满载泰国榴莲、湖北本地鲜橙及少量快件的货运飞机从花湖国际机场起飞前往新疆博州。这标志着鄂州至博州货运航线开通运行。

  今年以来,湖北开放步伐加速。一季度,花湖国际机场就新开通了8条国际货运航线条国内货运航线,进一步拓宽了湖北的“空中出海口”。湖北机场集团航空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述伟说,花湖国际机场目前有57条国内货运航线条国际货运航线,最大的优势就是空空中转,到哪儿都快。

  在航线持续增加的同时,也深入挖潜既有开放通道。4月1日,一列47节编组满载文具、体育用品、电力设备等货物的X8015列车从吴家山站驶出,经阿拉山口驶往波兰。武汉铁路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一季度,中欧班列共发出、到达182列共9980车,其中发送97列,同比增长7.8%。

  在刚刚过去的樱花季,武汉樱花成了网络顶流。以樱为媒,湖北举办“相约春天赏樱花”经贸洽谈暨世界500强对话湖北活动,签约重点项目80个,总金额超1900亿元;武汉马拉松期间,来自67个国家和地区的4万名跑友在“樱花雨”下出发,尽享“一城两江三镇四桥五湖”的江城风光;3月,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口岸共查验出入境人员11.5万人次,其中外籍出入境人员2.54万人次,占比超22%。

  当前,湖北正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建设海陆空“三条丝绸之路”战略枢纽打造新时代“九州通衢”,以离岸在岸一体化推动新时代“九州通商”,以高标准制度型开放推进新时代“九州通融”,建设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区位优势正转化为发展优势。

  湖北地处“长江之腰”,是长江干线径流里程最长的省份,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三峡坝区所在地,肩负着“一库净水北送、一江清水东流”的重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支点建设”的必由之路。

  湖北恩施州巴东县森林覆盖率达67.31%,这里自然环境优美,拥有全世界最大的8.4公里独立硒矿带。2019年,沿渡河镇小神农架村发现了富含硒元素的古茶树群落。福建正山堂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江志东经考察决定到巴东投资:“优良的生态环境和稀缺的古茶树资源,是我们在这里设厂的重要原因。目前,公司已在巴东建成特色原料茶青基地3500亩。”

  每年4月下旬至5月间,小神农架村每天都有100多名村民进山采摘野茶。“村里的野茶值钱了,我每年可以挣13000多元。”小神农架村村民刘古菊说。

  小神农架村的发展深刻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村民是绿色生态的最大受益者。在湖北,绿色发展也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作为全国9个地方碳交易市场试点之一,以及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系统所在地,不少企业正被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

  近日,由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主办的“能源产业绿色金融服务推介会”在位于武汉的中碳登大厦举行。会上,湖北中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国网武汉供电公司电碳金融服务中心与武汉瑞博宏新能源有限公司就分布式光伏碳普惠减排量聚合开发项目进行签约。这是全国单笔规模最大的碳普惠开发项目。湖北中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绿色产业投资部高级主管殷雨薇介绍,该项目总装机量200兆瓦,总安装面积达200万平方米,预计将为业主方瑞博宏新能源带来年均400万元的碳资产收益。

  数据显示,2024年,湖北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67.8%,规上工业能耗强度持续下降,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向绿色转型;中碳登市场碳配额累计成交5亿吨,排名全球第一,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

  湖北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和中部地区崛起两大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交汇地。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武汉都市圈、襄十随神城市群、宜荆荆恩城市群之间的联络不断增强。湖北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湖北着力推进区域协同融通、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全省经济集聚度、区域协同性和整体竞争力不断提升。

  ——着眼湖北省域看,2024年,“一主”武汉经济总量超2万亿元,“两副”襄阳、宜昌经济总量均超6000亿元。随着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协作更加紧密,3座城市构成的“金三角”大空间协同发展态势初步形成。

  ——跳出湖北看中部,近年来,鄂湘赣“中三角”以及省际毗邻地区协同发展更加密切,以武汉都市圈为中心,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发展格局初见端倪。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国务院近日批复的未来,湖北将加强都市圈提能跃升,建立健全武汉、襄阳、宜昌“金三角”协同发展机制,加快把武汉都市圈打造成人口超3000万人、经济总量突破4万亿元的世界级都市圈,推动襄十随神、宜荆荆恩城市群跨过2万亿元;加强省际协作和交界地区合作,推动打造“科创链上的中三角”“轨道上的长江中游城市群”,推动区域发展战略融合叠加、走深走实。

排行

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