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视达坚持自主研发解开多彩“视”界密码

发布时间:2025-08-09 07:10

  前不久,国内首条彩色隐形眼镜智能化生产线在甘肃康视达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新厂区投产。“老厂区的设备经过多年优化更新,拥有大量专利。在此基础上,我们与设备制造商合作,将研发成果转化为智能化生产线,实现从彩膜印刷到成品入库的全流程数字化、智能化。”康视达副总经理张军告诉彩色隐形眼镜也被称为“美瞳”。1984年,康视达创始人唐顺初在甘肃白银市开了当地第一家眼镜店,此后一直从事这个行业。2005年,唐顺初看好隐形眼镜的市场潜力,开始做进口产品的代理商。“只做销售,大部分利润被品牌商获取,供应渠道也受制于人。经过认真思考,我下定决心自主研发。”唐顺初说,经过多年深耕,康视达已成长为年产2.4亿片彩色隐形眼镜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产品销往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康视达的自主创新路并非一帆风顺。起步前3年,公司做代理销售挣的钱几乎全部用于产品研发。“当时市场上的产品大多是从国外进口,国内没有可借鉴的成熟模式和工艺。”张军说,公司所有人都投入研发工作,从制模染色到生产设备、工艺技术等各个环节开展创新,不断攻克难题,闯出一条自主研发道路。2010年,康视达推出的首款产品销售约80万片。

  市场销路打开了,企业底气也足了。康视达一边在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投资建设生产厂区,一边继续研发新产品。生产厂区投产后,年产能迅速提升至1000万片以上。

  “美瞳产品产业链各环节联系紧密,从上游的生产设备到下游的护理液,都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和销售潜力。”康视达总经理唐钰喜说,公司从决定自主研发开始,就逐步探索“研发一批、上市一批、储备一批”的技术路线;从生产厂区投产之初,就着手研发生产模具、护理液等相关产品。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康视达认识到,仅靠自身科研水平和人才储备已经不能适应市场变化。“探路阶段基本是模仿,市场上有什么产品,我们通过研发跟着做。想保持长久竞争力,就要在紧跟市场基础上进一步引领市场,把已有产品做优,同时做市场上没有的产品,这必须借助外力。”张军说。

  康视达与兰州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高校积极开展合作,技术不断迭代突破,新产品也接连落地。“比如,公司推出含水量38%的水凝胶镜片,增加防蓝光、抗紫外线新功能,很快在市场上占得一席之地。”张军告诉为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康视达陆续成立模具研发中心、色彩研发中心、材料研究中心等6个研发机构,保持每年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10%左右,技术实力和生产规模始终处于行业前列。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消费者对于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也有更高要求。公司将继续针对不同客户需求,推进产品研发与工艺升级,拓展国内国际市场,持续锻造品牌竞争力。预计到2029年,新厂区三期项目全部建成后,年产能可达10亿片。”唐钰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