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保险“组合拳”发力见效

发布时间:2025-09-01 06:56

  近日,重庆市4部门联合印发高标准农田被视为稳定粮食产能的“压舱石”。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不久前印发的欧阳莎莉是人保财险四川省分公司国际部政保团队的一员。她认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关键在于财政、金融、保险三方协同。保险不仅是事后赔偿工具,更应前置介入、嵌入建设与管护全过程,形成“建—管—修—赔”的闭环。近年来,人保财险探索推出涵盖农田建设、管护和耕作三大环节的保险产品,推出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潜在缺陷责任保险、农田设施损毁综合保险和耕地地力指数保险等保险产品,覆盖农田全生命周期。

  高标准农田建设重在“三分建、七分管”。保险的深度嵌入不仅让农民敢于投入,也为工程质量提供了“硬约束”。通过保险机制,将政府、企业、农户三方关系理顺,实现“建好一亩、管好一亩、见效一亩”。保险在“七分管”上正发挥更大作用,通过制度创新逐步形成可、可推广的长效机制。

  当前,农业保险正从“量的扩张”迈向“质的提升”。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农业保险保费收入达1091亿元,风险保障功能不断增强,已成为财险非车险业务的“压舱产品”之一。数字化管护平台、遥感监测、无人机巡田等技术的应用,使保险服务延伸至风险预警、隐患排查、工程评估等环节。保险的深度介入,将成为高标准农田建设“良田工程”向“长效工程”转化的关键力量。

  针对重庆地处西南丘陵山区,坡耕地多、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高标准农田建设难度大、风险点多的特点,业内人士建议,重庆还可探索建立“保险清单制”,实现“建设即承保”,并通过“巡田计划+无人机巡查+隐患工单”等方式提升管护效率;同时推动地力指数保险与土壤改良项目结合,使财政补贴、保险赔付与地力提升同向发力,并利用再保险分散区域性灾害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