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城市怎么建

发布时间:2025-09-01 08:04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部署了7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其中之一就是“着力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这是对城市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也是对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郑重回应,为新时代城市建设指明了方向。城市文明不仅体现在高楼林立、交通便捷,更体现在市民素质的提升社会风尚的淬炼等。必须充分发挥文明城市创建的龙头作用,始终坚持城市文明系统性、传承性、创新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推动文明要素的系统性持续性积淀,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让文明融于日常、沁入肌理,从文明城市迈向城市文明。

  从空间属性看,城市文明是一种系统性文明。城市是物质生产和人口集聚的场所,也是文明生成的重要空间。城市文明的建设,必须在空间维度上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协调统一。科学的规划是城市文明的基础,它不仅决定着城市运行的效率,更决定着公共空间是否公平共享、生态环境能否持续改善,大连的探索便是鲜活例证。依山傍海的大连,把独特的人文地理和自然景观融入城市规划,通过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等,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真正的城市文明,不仅是“看得见”的建筑和设施,更是“感受得到”的秩序和氛围。必须以整体性系统性思维从时间属性看,城市文明是一种传承性文明。城市是文明的积淀体,每一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文脉和文化记忆,真正的城市文明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传承中逐渐生成。在宜昌,文明的根脉便是能触摸到的。二马路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老建筑与新业态相映成趣,历史于此并非束之高阁,而是在街头巷尾的茶香、在国风市集的吆喝、在市民的日常交往中延续;屈原的“上下求索”、昭君的“和亲大义”,早已超越古籍和庙祠,成为市民精神气质的一部分。千年文明在宜昌“活”起来,更加证明城市的现代化,绝不是割裂历史,而是要让历史与当下对话、传统与现代交融。城市文明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既要保存好文物古迹、传统风貌,也要在公共生活中延续文明的底色,让文化记忆成为滋养城市精神的源泉。

  从发展属性看,城市文明是一种创新性文明。城市文明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更新的。对内,创新意味着在延续城市肌理的同时不断革新治理理念。从“运动式创建”到“长效性建设”,从“为评比而建”到“为生活而建”,城市文明需要以创新来保障持续生长。古都西安便创新提出了山水塬城禀赋、东方营城智慧、传统活化利用的城市建筑设计规划,才得以形成如今“古都焕新、文明常新”的独特格局。对外,创新意味着在开放与交流中不断提升文明的包容性与竞争力。只有具备开放胸怀,倡导公平正义与绿色发展,城市才能在全球格局中展现中国特色与时代风貌。创新性的城市文明,就是要不断突破旧有模式,探索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新路径,让城市文明建设真正成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内生动力。

  从价值属性看,城市文明是一种人民性文明。城市文明的根本,在鲜活的人民日常。唯有当人民真正成为城市文明的实践主体、价值主体,城市文明才会生出厚度与温度。作为一座有着深厚文化底蕴与现代经济活力的城市,宁波始终坚持“创新为民、宜居宜业”的治理理念,以科学的空间布局和环境治理营造出宜居的生活环境,为市民生活品质注入了新的活力。人民性意味着文明不应停留在口号与评比,而要深植于人民的日常生活,体现为市民素质的涵养、公共精神的培育,更体现为对公平、包容与共享的执着追求。新时代以来人民城市建设的实践探索共同印证着,城市文明的根基在于人民,力量源于人民,价值归属于人民。城市文明建设必须以人民的参与感、获得感与归属感为根本标尺,使城市文明由外在的塑形转化为内在的铸魂,最终成长为全民共享的有机生命体。

上一篇:农业保险“组合拳”发力见效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