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舟山建起移动海洋牧场

发布时间:2025-08-08 07:46

  
 

  图为“浙岱渔养60001”船。

  近日,河北秦皇岛山海关一船厂码头汽笛长鸣,随着“浙岱渔养60001”船头上的红绸缓缓落下,这艘黑红相间的巨轮正式命名交付。这是全球首艘大型远洋游弋式通海型养殖工船,它标志着浙江舟山在全国率先进入以通海仓为核心技术的深远海船载舱养的“通海时代”。

  中国船级社上海规范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潘滢介绍,“浙岱渔养60001”集船舶功能、可移动的渔业养殖设施及跨水域运营能力于一体,实现了我国渔业养殖装备的重大突破。中国船级社在国际上率先定义养殖工船并制定技术标准,该船正是按此标准入级检验。尤其是独创的通海型养殖舱设计,与目前国内外同类船舶上的封闭式养殖舱不同,它可实现船舱水体与外部自然海水的直接或间接连通,填补该领域空白。

  “浙岱渔养60001”船由舟山企业森海牧歌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投资改建,船长224.9米、型宽32.2米、型深18.5米,船体深藏7个养殖舱,其中5个“通海舱”,8万立方米的养殖水体规模相当于200个深水网箱。

  站在甲板俯瞰2号通海舱,只见船舷两侧高约11米的舱壁上各设有32个进水口,舱底则配备4个排水口,鱼苗入舱后,养殖舱水位将保持在13米至15米。

  “海水从进水口入,经排水口出,利用波浪能,形成24小时循环的自然换水体系。”该船养殖技术人员介绍,这一设计无需人工换水,既大幅降低了日常运营成本,又为鱼类营造“准野生”成长环境,有效提升鱼货品质。同时,自然换水模式还能减少鱼类因颠晕诱发的[*][*],显著提高养殖效益。

  据了解,这艘通海型养殖工船设计方案已获国内外相关专利20多项。它既能像船一样在广阔海洋中自由航行、灵活转场,又能像大型网箱一样开展高效工厂化养殖作业,实现现代养殖产业技术迭代和规模扩张。

  在该船的监控室,一排排电脑实时显示着各养殖舱的水温、溶氧量等参数。船上这个“智能大脑”可实现精准投喂、自动起捕及灾害预警等功能,让这座海上游牧场带着鱼群追着水温跑、避着灾害走。

  “通过一站式投喂系统,只需在电脑上设定投放量、时间和批次,即可完成定时定量投喂。”船上技术人员表示,若监测到水体环境不适或恶劣天气将至,船只可立即转场至更适宜、更安全的海域。该船交付后,将以船载舱养模式常年游弋于深远海,通过海域转场养殖,保证鱼类始终处于适宜环境。

  “就像草原游牧一样,船带着鱼儿夏季赴远东避暑,冬季回南方越冬,将水温稳定在14摄氏度至28摄氏度的最佳区间,让鱼儿在最佳环境中成长。”森海牧歌海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潘拥军解释,“通海+游牧”模式将使养殖效益至少提升1倍,有些鱼一年1茬可提高到一年养3茬,缩短了成长周期。

  “舟山区位优势明显,能保证鱼货的最佳新鲜度和品质,是最好的‘生产地’,这也是企业落户舟山市岱山县的原因。”潘拥军表示,今后,该工船上的鱼都将从舟山上岸远销全国各地,该公司也计划再实施改造3艘17万吨到20万吨的远洋货船,布局打造全产业链。

排行

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