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至6月,东莞—香港国际空港中心进出口货值140.7亿元,服务近1000家大湾区企业,最快14个小时即可实现从“工厂门”到“机舱门”。这条由粤港两地联手打造的物流新动脉自2023年运行以来,其“粤港联运、一站装机、直达全球”的创新模式已获22家国际航空公司认可。截至7月9日,空港中心累计进出口货值突破334亿元。
电子元器件产业对进出口时效要求严苛,东莞市坐拥万亿级电子信息制造业集群,高效运转的空港中心为产品出海提供了快速通道。黄埔海关在空港中心设立联络专员,搭建“关企直通车”沟通平台,针对高价值芯片、精密元件等货物实施“预约查验、即到即验”措施。依托直接联通香港机场与虎门港综保区的优势,通关时效较传统模式提升40%。上半年,经空港中心进出口的货物中,集成电路货值占比跃升至67.1%。
“去年4月,我们每月只有4个架次业务量,今年6月开始增加到每月13架次。海关应用X光机同屏比对技术,将单个包裹查验时间压缩到20秒内。”东莞港空运供应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温媛云说。
“实实在在的降本增效最有说服力,空港中心将电子元器件进出口的物流综合成本压缩30%。”东莞港国际空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萧智亮介绍,今年6月空港中心实现日均一架专机业务,高价值货物运输占比提升至75%。
当前,粤港两地正加速推进空港中心二期智慧物流园建设,届时空港中心年货物处理能力预计可达100万吨以上。未来出口货物从入园到装机时间可缩短至9小时,让“湾区制造”出海更快捷。
上半年,“千年商都”广州的外贸进出口总额6050.5亿元,同比增长15.5%,创历史同期新高。“广货优品”加速拓展海外市场,同样得益于不断涌现的物流新业态。
在白云机场综保区,跨境货物通关效率持续提升,全国首个“民航安检前置+海关查验前置”的“双前置”货站今年3月落地,为电商商品“集拼出海”搭建了高效通道,自启用以来已监管出口货物近80万票。
在黄埔综保区,低空经济与跨境电商、保税物流加速深度融合,4月底启动全国首个综保区低空运输智能通关模式,为高附加值的电子产品等货物开辟了空中快速通道。据了解,珠三角地区加工贸易产业规模大、种类多,保税货物无人机运输市场广阔。相较于传统货车运输,无人机运输货物进出黄埔综保区平均可为企业节省物流时间50%、运输成本10%,企业可选择将价值高、体积小的保税货物通过无人机运输,高效打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在高价值货物输往海外市场的同时,创新推出的“中欧班列+跨境电商”等高效运输模式,则为更多种类的“湾区制造”货物提供了高性价比的“出海”通道。
6月18日,一列满载广州服装、佛山家电、中山厨具等跨境电商出口货物的中欧班列,从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鸣笛启程,经霍尔果斯口岸出境,13天后抵达欧洲。这是广州市首条中欧班列电商快线,广州中欧班列跨境电商中心由此实现跨境电商零售出口“9610”模式全流程贯通,大湾区跨境电商物流通道进一步提质升级。
跨境电商等贸易新业态正重塑全球贸易版图,制造业大省广东作为“领头羊”,2024年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达7454亿元,占全国比重超三分之一。然而,跨境电商货物批量小、批次多、逐个包裹报关成本高的运输痛点,曾带给企业很大的资金压力。
今年以来,广铁集团联合广州交投集团和黄埔海关探索推出“中欧班列+跨境电商”运输模式,通过优化口岸换装流程、压缩查验时间等举措,全程运输时效较传统海运提升50%以上,运输成本约为空运的四分之一,为3公斤以上跨境电商货物提供了更具性价比的物流选择。“电商货物从仓库集拼到广州中欧班列跨境电商中心完成安检和通关,再到铁路增城西站发运,集拼及在站时间仅需4天;铁路从国内到国外站到站运输时间13天,国外清关派送3天,全程从客户下单到交付最快仅需20天。”广州铁路物流中心增城营业部党支部书记杨国忠介绍,新模式有效解决了跨境电商运输痛点,助力跨境零售产品快速出海,及时满足海外消费者需求。
“中欧班列+跨境电商”模式运输周期短、综合成本低的优势,为跨境电商行业带来了全新发展机遇。“以往我们的跨境电商货物主要通过海运或空运抵达欧洲,走海运需要30天以上,走空运费用又比较高。现在通过中欧班列电商快线倍以上,成本仅为空运的五分之一。解决了物流难题,后续我们可以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深圳市玖洲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关务负责人张俊梅说。
“快线的开通让大湾区跨境电商企业‘买全球’‘卖全球’更加便捷。我们在现场设立专人专岗,全程指导企业快速完成报关、放行、转关等手续,实行‘7×24小时’预约通关服务,确保货柜随到随查、合格即放,大幅提升通关效率。”增城海关监管科科长胡继万说。据了解,随着快线的打通,广铁集团将重点打造西欧精品班列品牌,开发“门到门”全程物流服务。未来,广州中欧班列跨境电商中心也将吸引更多电商平台入驻,货运品类从传统商品拓展至家具、机电设备等领域,让更多“中国制造”畅达欧洲市场。
货物通关更高效,客流往来也更畅旺。“歌迷专列”“研学专列”“马拉松专列”……这个夏天,多样化的主题定制高铁专列在粤港澳大湾区开行,推动并见证着文旅体消费市场的繁荣。铁路部门的服务大步迈向精细化、个性化,凭“新速度”与“优体验”的双重赋能,开辟出湾区联动发展的新路径。
密织的高铁网络,让跨城、跨省游成为湾区新风尚。前不久,广东潮汕地区举办庆香港回归演唱晚会,吸引了大批香港歌迷游客前往,广铁集团及时开辟由香港直达潮汕的“歌迷专列”,以定制化服务畅通湾区文旅融合新通道。全程仅3小时的专列上,播放着演唱会歌手的经典曲目,歌手登车与歌迷亲切互动,下车后“高铁+公交”无缝换乘……香港歌迷们纷纷感慨:专列氛围好、服务好,便捷、贴心又温暖!据了解,针对暑运旅游市场火爆特点,国铁广州局已推出银发、研学、球迷等特色旅游专列20趟,发送旅客1.6万人次。
疾驰的列车如同一条条串联区域发展的纽带,带动着大湾区住宿、餐饮、购物等文旅消费增长。数据显示,上半年广州接待游客总量达1.13亿人次,同比增长6.3%。“旅客需求在哪,服务就跟到哪。”广铁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化“客运提质”计划,围绕“研学旅行、主题旅游、红色文化教育”等方向,开发“南方列车旅游”“龙腾中华研学”“红色传承红培”等系列化定制列车产品,将四通八达的铁路网打造成为激活区域经济、加速文旅深度融合的强劲引擎。